第十四章 诗会扬名(下)

    第十四章 诗会扬名(下) (第2/3页)

    老身幸存衣在箧,官军几时驰献捷?”

    这是全诗的终章,郭映借一位没于胡尘之中,仍然心怀故国的老者之口,表达了他对官军收复河陇,使日月幽而复明的期盼。

    同样,也表达了对大唐失去河陇,百姓被迫从胡俗的悲怆。

    这段终章一出,场中的氛围更加压抑了。

    这首诗本是明代江西才子、永乐二年状元曾棨(qǐ)所作的«敦煌曲»,讲的正是安史之乱之后敦煌守军面对吐蕃大举围攻之下的种种故事,此刻被郭映略做删改之后,吟诵出来,可谓是正当其时。

    一曲终了,郭映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场中久久无人发声,只剩下阵阵的呜咽。

    只因这首诗作实在是太过于真实,也太过于悲怆,以致于竟让他们忘记该如何评价此作,但其中的意境,却是让韦应物、李端、韩翃一干经历过安史之乱的人感同身受。

    尤其是韩翃,此刻已是泣不成声,他见过血流成河的城镇,见过离乱萧条的村庄,他的爱人柳氏就是因为战争与他失散十多年,再见她已为人妇。

    只留下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章台柳》。

    说实话,那种一别经年,恍若两生的感觉,没有人比他更懂。

    更遑论是与故国别离,沦落到胡尘中了。

    文人志士常诉说汉末才女蔡文姬为南匈奴所掳的悲剧,可是今日今日,百万生民都为吐蕃所掳,谁又能真正体会到这些遗民泪尽胡尘里,东望王师又一年的心酸呢。

    过了许久,方有一个年约三旬的文士站出来,抚掌赞叹道:“好诗,好人,好气魄!只是忘了问这诗的名字……”

    韦应物回过神来,定睛一看,才发现是自己的堂弟,郿城公房的韦皋。

    韦皋此前是在华州做参军来着,他见先皇李豫驾崩、新君继了位,遂辞了职,准备回京讨个职事,一展才学。

    但因为京中的达官贵人都知道新升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张延赏看不上他这个赘婿,当年甚至将他赶出家门的缘故,朝中的一众大臣并没有人愿意帮他,将他写好的«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