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使府

    第二十二章 使府 (第1/3页)

    郭映一行官印、告身、敕牒齐全,又有通关文牒及圣旨傍身,尽掌节度使衙内之事,管领仪仗、侍卫的押牙自然不敢怠慢,忙不迭地前去通报。

    没过多久,便有一名白袍文士匆匆出来相迎,此人年纪四旬上下,面容白净,颌下蓄着短须,身形偏瘦,但神态端凝肃穆,看起来颇具正气。

    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一圈,最终定格在了郭映身上,一边行礼,一边问:“可是郭大夫当面?”

    郭映本官谏议大夫,虽然不是实职,但品阶摆在那儿,一般的幕府文人还真不好拿架子。

    不过这些入幕藩镇使府的文人大多也都是有真才实干,一般回朝之后,都会受到提携重用,主政一方乃至于封公拜相也是常有的事。

    郭映自然也不敢托大,客客气气地还礼道:“正是在下。”

    闻言,白袍文士暗暗颔首,旋即微微躬身,做出一个“请”的姿势:“段帅外出巡营未归,郭大夫不妨移步厅堂稍待。”

    “有劳足下!敢问足下尊姓大名?”

    “在下郑珣瑜,忝为节度判官。”

    节度判官,主仓、兵、骑、胄四曹事,位在节度副使、行军司马下,是藩镇幕府中理论上的三号人物,如果幕府内没有副使、行军司马,那么节度判官将会尽总府事,成为幕府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位高权重。

    不过与唐末五代藩镇节度使自辟判官不同,此时有相当多的节度判官是朝廷特派的担任临时职务的中级官员,名义上是佐理节度使处理政事,实际上有为朝廷耳目的意思。

    与监军使一内一外,共同维系藩镇对朝廷的忠贞度。

    “原来是郑君,失敬失敬!”

    郑珣瑜出身荥阳郑氏,为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以直言善谏出名,在朝野之中有几分名气,郭映来泾原前听韦皋提起过,算是略有耳闻。

    此刻借故恭维他一两句,混个脸熟,刷一波好感度自在情理之中。

    自古成大事,无非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