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差事

    第二十三章 差事 (第1/3页)

    又过了几日,郭映终于等来了迟来的召见。

    不过不是私下里的召见,而是正儿八经的升帐堂议,与会的还有几个将校。

    可惜郭映一个都不认识,但他猜测其中可能有四镇、北庭行营留后刘文喜,衙前兵马使姚令言,左厢兵马使冯河清等人,因为在来之前他听韦皋提起过泾原的几个掌权人物。

    不过具体谁是谁,他一时之间还真分不清。

    段秀实坐在帅案后面,许是军务繁忙,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又或者年纪大了,他的精神很差,面色蜡黄,眉毛胡子全白了,头发也斑秃了不少,双目浑浊暗淡,一副垂暮老人模样。

    不过,纵使如此,郭映也不敢小觑他,恰恰相反,他心里对眼前这位老者十分钦佩。

    因为段秀实一生都在践行儒家讲求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无论是私德还是公德,他都做到了极致。

    人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这话用在段秀实身上就不大妥当了,因为他就是封建时代的完人。

    当年安史之乱时,肃宗于灵武即位,征召安西节度使梁宰前往协助平定安史之乱,梁宰想效仿窦融、张轨、吕光割据一方,逗留观望形势变化,并说动了时任疏勒镇使的李嗣业。

    段秀实得知此事之后,立刻面见李嗣业,劝说他举兵勤王,共襄国难……

    最终,李嗣业率军回援,在香积寺之战中一战成名。

    而且段秀实为人简朴坦率和气,在朝野之中都素有贤名,依照此时的法律,官员身兼二职可拿两份俸禄,但他历来只拿一份。

    不是因公聚会,他从不奏乐喝酒,家里没有乐妓和小妾,没有多余的财产,而他回到家里,只是安居静思而已。

    这在从古至今的一众为将者之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而他这与众不同的一面,也确确实实为他赢得了身前身后名。

    后世文天祥在作«正气歌»时,便将他的事迹写了进去,那句“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