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山东关陇之争

    第五十一章 山东关陇之争 (第1/3页)

    其实,这还真是郭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李适重新设置黜陟使,跟他的所作所为并没什么关系,而是为了推行“两税法”,以统一税制,同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

    而河北道虽实际上已成割据之实,但名义上还是朝廷治下,自然要派出黜陟大使巡视一番。

    至于说为什么要任命郭映当这个黜陟副使,那就又要说河北这个地方了。

    河北是什么地方,那是关东重地。

    与关西素来是敌对的。

    譬如诸侯联军与董太师。

    这是在汉末。

    而到了东西魏时代,宇文泰及其子嗣执掌的西魏北周、高欢并其子嗣执掌的东魏北齐,更是将关东关西之争推向了白热化阶段。

    只是这个时候人们不再习惯称关东关西,而是称为山东和关陇。

    后世将其称为关陇贵族集团与山东士族集团。

    而北齐、北周的先后灭亡,隋的一统,也并没有缓和两个地域集团的矛盾,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开凿“京杭大运河”,修筑长城、驰道,三征高丽,在河北横征暴敛、扫地为兵,不仅使人民深受徭役兵役之苦,而且引发了山东士族集团的强烈不满,在以山东士人为主的骨干分子支持下,汉王杨谅和杨玄感先后叛乱,让朝野震恐万分、元气大伤。

    其后,山东豪杰更是亲手点燃了隋王朝分崩离析的烽烟。

    到了唐朝,山东与关陇的对抗愈演愈烈,而河北之地更甚。

    虽然在关陇和山东两大集团的军事对决中,秦王李世民凭借虎牢关一战,将窦夏、王郑两大政权“一网打尽”,完成了一战擒双王的的壮举。

    但李唐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掩盖其政治上的失义,高祖李渊更是因“山东雄猛,由来气重,一顾之势,至死不回”,一度曾有“使空山东之议”,忌于窦建德的人望,特意下令处死了败降的窦建德,彻底让河北民众寒心。

    河北为北齐故地,关陇集团与山东集团的历史宿怨,此时在燕赵大地激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