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回来了!霍校尉抓着匈奴大单于回来了

    第183章 回来了!霍校尉抓着匈奴大单于回来了 (第2/3页)

主动投降成为俘虏,汉军便留他们一条性命。

    等汉军入城后。

    军人们发现,这赵信城与他们汉人心中料想的城池并不一样,这里没有所谓的普通匈奴子民居住。

    或者说。

    “住”在这里的,全部是粟粮。

    不知是不是因为匈奴人提前得知战争即将发生的关系,将粮食全部囤积于此处。

    与其说赵信城是个城池!

    不如说它是个粮仓!

    怪不得那些匈奴骑兵军队的残部,会一致性的涌入赵信城中。

    原来。

    是因为城中囤了足够的粮食,可以保证他们一直与汉军周旋下去,直至汉军物资匮乏,被迫撤走。

    可惜。

    匈奴人忽略了汉军的攻城能力。

    不然也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

    卫青军团在拿下赵信城后,一下子就得到了这些粟粮,迅速为军队补给一番。

    因为大将军知道。

    匈奴人的这些粮食,其中有一部分是从汉朝边境劫掠过去的。

    所以!

    卫青拿的是毫无愧疚。

    此时,校尉公叔敖走来,对卫青说道:“禀报大将军,此城囤积了大量粟粮,已经让军队以最大限度补给,可依旧余下不少,带不走啊!”

    大将军微微皱眉,道:“带不走也不能留给匈奴人,等到时撤军,一把火烧了!”

    公叔敖连忙说道:“诺。”

    这时。

    卫青又问道:“诶,对了,霍光校尉呢,怎么入城这么久了,没见到他身影?”

    公孙敖连忙摇头,道:“属下不知啊!”

    公孙敖这家伙,可以说是无一点带兵之才,而且迷路体质与李广一般。

    多次延误军机,然后被朝廷判处死刑。

    可西汉的制度,就是武将可以缴纳赎金免去罪行,然后贬为庶民。

    这样平庸无才的一个人。

    为什么每每有战事,或者说可以获取军功的时候,他就能成为校尉了?

    家族背景显赫?

    不!

    而是他人际关系搞得好。

    其中最关键的,便是交识卫青,两人年轻时,关系好到能穿同一条裤子。

    有这层关系。

    可以说,卫家不倒,他公孙敖永远显赫!

    卫青听到公孙敖的话后,当即也只能摇摇头,说道:“诶,这孩子,怎么跟他兄长一样,一到漠北战场,就玩起消失来了。”

    公孙敖听到这话,不禁笑道:“大将军,像骠骑将军也没什么不好的。”

    “骠骑将军当年十七岁,率领八百骠骑,可算是将匈奴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回朝后,更是获得了陛下的赏识啊!”

    大将军卫青则是摇摇头,叹道:“你也知道去病那时候都十七岁了,我这小外甥才多大,能跟去病比么!”

    “要是遇到点不测!”

    “我这做舅舅的,怎么跟去病交代.”

    两人正交谈着,忽然有传令兵通报道:“大将军,李广老将军有消息了,正在漠北偏西一带,往这里赶来。”

    一听到李广老将军的消息。

    大将军的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不过也没有说什么不好听的话。

    但是大将军身旁的公叔敖却是没有卫青的好脾气。

    想当年。

    公叔敖、卫青这两异姓兄弟,初次出征匈奴,被汉武帝刘彻各自封命为将军。

    同为将军的李广,仗着自己劳苦功高,出征前就一直挖苦嘲讽他们。

    大将军卫青人好,能不计较此事,可不代表所有人都不计较此事!

    公孙敖对此怨恨颇深,说道:“哼,这个老将军,咱们跟匈奴人打的水深火热时,看不到他的身影。这如今解决了匈奴骑兵主力后,他倒是现身了。”

    说这话时。

    公孙敖是一点没在意,他自己曾经也犯过迷失道路延误战机的事情。

    大将军闻言,当即说道:“公孙校尉,不可乱说。”

    公孙敖随即拱手,道:“是,大将军。”

    此后!

    大将军卫青派出一队骑兵,将李广与赵食其部共计一万七千骑兵全部迎入赵信城中。

    漠北地界,乃是匈奴人的地盘。

    汉军在这城里,还是集结在一起比较安全,可以防止敌人夜袭。

    待将李广、赵食其等人接引至城内。

    卫大将军便让人将其喊来,问道:“你二人失道,延误战机,我要问下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