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陛下您看?他们急了

    第231章 陛下您看?他们急了 (第2/3页)

以说。

    御史大夫就是丞相的候选人。

    汉武帝刘彻听着庄青翟的话,眉毛一挑,似觉得有些熟悉,问道:“丞相有什么要说?”

    听到汉武帝的话。

    庄青翟立马给身后的朱买臣一个眼神。

    这时。

    朱买臣立即上前一步,道:“禀陛下,丞相所说内容,乃是我们三长史发现。只是怕求见不到陛下,所以这才先告诉了丞相。”

    “所以陛下。”

    “请让微臣奏明。”

    汉武帝眉头舒展开来,对这朱买臣还是有些好感的。

    为何?

    因为这家伙,当年可是汉武帝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朱买臣年过半百才入朝为官,随后受到陛下重用,若不是犯了点事,现在的朱买臣应该还在九卿之位才对。

    简单说。

    朱买臣的经历,对于汉朝在民间的统治而言,是有利的。

    加上“覆水难收”的例子,让朱买臣声名远播,陛下都有曾听闻。

    注意!

    这里的声名远播是褒义词,而不是贬义词。

    为什么?

    因为朱买臣的故事,在汉朝绝对是正面的。如果他富裕了,升官了,还用一盆水去羞辱糟糠之妻,这在汉朝是负面形象。

    汉武帝怎么可能给他升官?

    甚至一路做到九卿之位?

    如果朱买臣做的这种事很隐秘,那可以不提。但朱买臣这事,做的人尽皆知。

    再从故事里来说。

    朱买臣以前穷,家里没米,所以他媳妇让他砍柴换米,他没去么?

    他听媳妇的话,去砍了啊。

    一边砍柴,一边读书,还因为这个被人嘲笑。

    砍了柴,换了米。

    这一过程怎么理解?

    就是朱买臣在家做事了,他不是好吃懒做,不是刘邦这种家里啥事不管,全交给老婆孩子的。

    他是做了事的!

    汉高祖刘邦发家之前,那可真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还天天喝酒吃肉,从不往家里拿一分钱。

    然而刘邦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他所作所为就被人吹为厚黑菁华。

    朱买臣这种听媳妇话,做事但没挣到钱的,在后世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最重要的是!

    他听媳妇的话,去砍柴,去种庄稼,但他媳妇还不满足。

    非说过不下去,吵着闹着还是要“离婚”,然后嫁给更赚钱的木匠行业的木工。

    朱买臣答应了。

    他媳妇就跟着木匠跑了。

    然后有人说,媳妇跟了木匠后,然后还继续照顾朱买臣日常吃食。这一点有待考证,毕竟没有历史资料记录这个。

    咱就当有这个事情来讨论一下。

    这是什么现象?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还是他媳妇问题啊。

    你要跟人跑,那就跟朱买臣这个前任断个清楚啊。你跟了木匠后,还管朱买臣吃食干什么?

    良心过不去?

    可这不就是有了现任,还跟前任藕断丝连么?

    当然!

    古人的思维,现代人很难评判他们怎么想的。

    问题是。

    后面朱买臣遇到汉武帝,飞黄腾达了,为什么又要回来自取其辱呢?

    你跟着木匠,就好好跟着木匠啊!

    然后又有人说,朱买臣飞黄腾达后,迫害了木匠,才让他媳妇回来的。

    可查阅历史资料,又没这点的记载。

    只有覆水难收这个典故。

    不论朱买臣对与错吧,反正有一点值得肯定,朱买臣这个覆水难收的故事,在汉朝一定是正面形象。

    如果是负面的,汉武帝时期举孝廉这关就过不去。

    举孝廉什么意思?

    简单说,就是孝训父母,办事廉正的说法。

    廉正,一个正字就足以说明当时覆水难收这个典故的正面形象。

    如果形象不正。

    那朱买臣后面还升个屁官。

    当然也不能去计较古人的思维方式,因为古人和现在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你看新出的《封神》电影就知道了。

    妲己在以前是什么形象?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妖精形象!

    现在呢?

    无辜且清纯、未受污染的白莲花,代表爱情的至死不渝,同时还能斥责男性把什么问题,都强加在无辜女人身上的形象。

    不说与古人相比了。

    这说法要是放在十年前、二十年前,那都是相当炸裂的啊。

    你不能说它这种形象没有道理。

    他有道理啊!

    一个国家的灭亡,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