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拉开的帷幕(给点票票)

    第二百五十章 拉开的帷幕(给点票票) (第1/3页)

    ----符文历54年八月上旬(每10日为一旬,每月分四旬),临时炮舰计划正式定桉

    此前那个丑陋的方案经过了一定的改良,将原本的单管炮舰变成了五管炮舰,且在取消了傻大粗的烟囱后看上去顺眼了许多;

    该船的图腾应用只在于骨架结构(防自身齐射)、主炮、以及火控与装填系统,其余全部为普通材料的堆砌。

    船体上的普通材料很好制造,无论是原料生产还是后续加工,国内有很多工厂都可以轻松完成;

    而其余的图腾组件,虽制造时的各种需求会很高,但同样也有各自的解决办法.....

    ---八月中旬,上游工厂的挑选完成、并开始调整生产线;

    单就骨架来说,因为术法植物在后期可以用‘图腾焊枪’进行彼此的融合,所以并不是非要整个大件的一齐制造;

    在制造时,可以将一个完整的图腾结构分成一个个小分支,然后单独铭刻在小型零件上;

    这些小零件将会被送到上级工厂进行下一阶段的加工,经过一个、或几个步骤变成‘肋’、‘炮身固定板’等骨架构件,并最终被送至总装厂完成最后的整合。

    反应仓的制造大致也可以分成上述的步骤,每一类仓体分支被交给某几个工厂去做,然后送至炮厂进行组装、再送至总装厂完成‘上船’。

    在这样的安排下,当巫医们正在花时间进行总装厂、也即是船坞·及相关设备的建设时,民间诸多分配到活计的工厂已经开始投入生产。

    -----八月末旬(31至40日),上游工厂完成生产线检查、开始投入批量生产。

    ------十月上旬,巫医们集中完成了八座干船坞、以及相应图腾工程机械的设计与建造。

    时间再向后推移一个半月左右,巫医们已经在深水港沿岸、完成了八座被留下未来拓展余地的干船坞之时;

    诸上游加工厂所制造的零件已经变成的大件,被分门别类的堆积在了船厂库房当中;

    于是,‘总装’工作·装配验证工作紧接着便无缝衔接了起来。

    巫医们所特别建设的八座干船坞,为长80米、宽50米、深35米的半开放式结构,且自然是机械工程与图腾装备的结合;

    此时,八座船坞都已经开始了各自第一艘炮舰的组装工作.....

    船坞内,顶上是五架横跨左右的大型起重机,墙上有一根根稍小型的多功能臂,地上为一座座可以调整高度的施工平台;

    有技术工正手持着一根末端有根、连着‘多功能臂’的图腾工程器械,对被大小吊机固定住的大工件进行着加工。

    没有火花、没有刺目的光芒,在被图腾攻城器械前端的功能区扫过之后,两个大型工件的交合部、便很突兀的就开始了彼此拼合,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再也看不出它们此前还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

    之后,技术工将‘焊枪’放回一旁的多功能臂中,转而从其上又拿出另一个类似的物件,并将之也对准了已经被拼合的区域。

    “准备好了没?”他的手指临着启动纹路,在真正按下之前对不知何处这样问了一句。

    “这边准备完毕,开始吧。”经过稍稍的一小会延迟,有一道声音从多功能臂的某处结构上传来。

    “那行,你们可瞧仔细了啊。”此话罢,技术工的手指便按上了启动键....

    图腾工程机械的本体此时有些微的震动感传递至技术员的手中,但更具体的反应却几乎无法被观测;

    如果有不懂者亲临现场,或许会认为他此时是在装模作样吧....

    不过,技术工脸上认真的表情又很具备说服力,手上也稳定而持久的保持着扫描一样的动作,似乎的确是在进行着某种重要的工作。

    在另一边,有一个位于船坞室内的‘技术分析中枢室’,此时正有几位工程师带着耳机、手拿图纸在认真研究着什么;

    从一外一内的对比关系来看,他们此时所在做的事情,似乎和船坞大操作间内的那名技术员产生了呼应?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们此时正在验查的项目之一,便是手工操作‘大件融合’时的‘计划’与‘变数’;

    比如,大工件互合后的图腾分支契合度....

    用零件组装的方式造船,有一点是相对不方便的;

    即,各个工件上的图腾在彼此交汇时,有可能出现‘先天’或‘后天’的不匹配效果。

    一般来说,前者的出现更多因为上游生产端的失误,后者则是总装过程中的操作产物。

    在上游,零件生产端已经经过了一个多月的磨合,各个零件无论的本身的规格、亦或者分支图腾的铭刻,都已经在工序上做出了精益求精的调整;

    虽不能说完全不会产生不合格品,但出现的概率却也已经被压缩到了相对的低点。

    但在总装这边,眼前这艘才是整个船厂现实意义上的第一个产品,几乎所有的工序,都还处于自‘图纸’-到‘计划’-再到‘现实’的转换过程当中;

    因此,反复的失败与调整,才是此阶段的主旋律.....

    基本上,当每座船坞都完成了自身最开始那一艘组装实操后,各项工序才能真正确定下来、并延续至此后的产品中。

    就如现在,大工件交融处的讯息,经由多重放大后进入了他们的耳中,并被某位工程师察觉到了‘误差’;

    这个误差或许不会影响短时间内的图腾效果,但在反反复复的炮击过后,终有可能过早的损毁,从而将本该由它承担的压力转托与其它图腾工件上,使整个骨架的寿命缩短。

    “暂停,等我记录一下...12·13号工件1-3-5交汇区....这样的操作有风险....”

    “好了,继续。”

    “明白,辛苦啦~”技术工有些失真的声音,从一旁的设备中传出...

    -----十月下旬;

    这样的工作大概持续了25天时间,八座干船坞于此后陆续完成了第一期的‘工程摸索’任务,并将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一个个标注、解决;

    之后,由八座船坞全体工程师、技术员参与的研讨会被召开,并产生了‘420·5炮舰总装手册’这样的指导性方案。

    ----十二月上旬;

    紧接着,各船坞便进入了第二艘‘420·5’的组装,且由于先前的积累、以及做工流程的确定,总装工期在此时已经被缩短至1艘/16天的程度;

    当这样的速度被维持至各自的第三、四艘船时,因为技术工们自身技术的熟练,工期又开始被渐渐压缩;

    -----十二月末旬;

    工期被一点点压缩至1艘/12天的程度,于八座船坞合算而言、就是8艘/12天;

    对工期的缩减已经达到了现有技术所能做到的最高点,各船坞的生产效率基本上就此确定了下来。

    -------一月末旬;

    议会给出的时间已经临近末尾,至此时深水港八船坞已经交出了一份足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