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计划·现状·未来

    第四百一十三章 计划·现状·未来 (第1/3页)

    在如此速度之下,或许再有个五六年时间便能完成先期建设计划,于五百光年直径左右的范围内设立八百余座传送要塞,进而去连接前述多个类型的重点星区。

    共和国辖境此刻有近两千座恒星系统,而八百余座传送站已经能覆盖其中三分之一还多,这从现阶段的需求来看基本上是够用的

    于现在而言,单座传送要塞的单次传送上限,已在持续改良中成功扩展至过千万吨的水准;

    此外,同一终点选项下的阵列冷却时间约为5天,而改换终点的情况下则需经过9天的等待;

    另者,无论终点基站的选择为何处,无论其与始发点相隔是十光年、还是五百光年的距离,都无法显著影响传送过程的时间与能耗需求;

    反之,因传送总质量与物质成分复杂性之不同而产生的二态性转化难度差异,会对传送时间与能耗需求之多寡产生相当明显的影响;

    通常而言,单次传送物质的总质量越高、成分越复杂,便需用更多的时间去展开起终点的二态性正反转化,并又因此产生更多的能源耗用需求。

    简单来说,传送千万吨同种金属单质远比传送千万吨精灵生命体更省时省能,传送20万吨级精灵个体又比传送5万吨级精灵个体耗时耗能;

    但扣去起点与终点的二态性转化时间后,如果仅仅只去讨论最纯粹的传送过程耗时即,目标在情绪聚合体中穿梭状态的维持时间;

    那无论客体总质量与复杂度如何变幻,所需只为现实世界中不到一个眨眼的时间而已。

    最终,及至客体目标抵达目标位置时,将再以星际飞行的方式前往最终目的地

    ~~~~~~~

    在没有传送要塞作为中转的状况下,各方船队于国度掌控的四个次级星团间进行航行时,通常都需要在途中耗用去短则年许、长则近十年的时间,这无疑会在极大程度上阻碍各方星域的开发进度;

    但传送要塞若真如计划中那般,在此后数年内按照各自的工期规划陆续交付使用,那各般状况就会产生一种堪称巨大的变化

    在往后,以人员往来与物资运输为目的的正常星际航行,就会因之被局限在单座恒星系、或者比邻的两三座恒星系区间内;

    而在这其中,前者通常就只有两精灵光年上下的总跨度罢了,且内里物质密集区往往仅只有不到一光年的范围;

    后者虽会远一些,但大多情况中也处在十精灵光年的范围内

    如此一来,耗用在航行途中的时间便会极致缩短,甚至从过去之年许被压缩至月余的程度;

    而此般便捷的交通条件,所能为各方星区带来的发展速度提升,便是一种无需去言说也无法被轻易计量的事实。

    与之同时,需用星际航行来渡过之起末端‘最后一程’的存在,又保留了支线航行需求、让运输舰存有着一定的用武之地;

    如此,后者也在持续出现的应用需求中保住了进步动力,不会因二态性超空间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而一蹶不振。

    毕竟,于引力牵引下所被进行的折跃飞行,其实也是种极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项目;

    就眼下状况来看,很有希望以其为基础发展出‘引力超空间’,从技术特点看可能还具有超过‘二态性超空间’的应用前景,如因需求问题而折戟的话就有些太可惜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民间研究分支总体上有着不弱于公共机构的科研能力,而其方向选择往往又比后者更加的自由随性;

    只单独衡量其中每个机构时,公共机构固然有着科研实力强、投入资金足、研究稳定性高等等优势,但在共和国于教育方面持续投入数百年的现状积累下,那些个小微型民间机构才是真正富裕的才干池。

    大致而言,这些机构有着逐利、逐名、逐好等等不同的选择基准,但大多都会瞅着生活中所常见的、以及时下最热门的方向展开工作。

    也即是说,如果空间航行技术渐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