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共建海城

    第八十三章 共建海城 (第1/3页)

    这些文件其实就是“共建海城”项目要落实的一些具体措施,比如扩大禁限摩的范围,推广电动自行车,并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安全培训、管理体系。

    再比如推广电子垃圾回收业务,把海城每年接受的进口电子垃圾全部都处理掉,剩下的便是关于充电桩的建设与推广了,但前提是得拿出相关产品。

    没有产品也没关系,拿技术来凑也没问题,要么拿新能源汽车出来,要么拿高功率的锂电池快充技术出来…

    总得拿出点实际的东西,才能继续往下走,好在星汉汽车工厂的进度不算慢,而且高功率快充对陈子凡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这个也不着急。

    “所以接下来的方向是禁限摩、推广电动车、扩大电子回收业务?”

    “目前看来是这样的…”

    赵无伤点点头,不过他也知道星尘科技能负责的也就只有从产品上出力了,对于安全培训、管理体系这方面那不是他们该干的,而且过于麻烦了。

    陈子凡皱着眉头道:“这些事情没有那么麻烦,但拿我们当挡箭牌,也不怕万一出什么意外吗?上万人失业,承受得了吗?总得拿出点诚意来吧?”

    “该给的资源都会给,不该给的资源也可以开口要,遇到的阻力会有人帮我们解决,我们的产品也会获得优先推广…而且在海城我们是第一级别的。”

    “保证什么的就先不提了,通知一下王进力,让他去负责接手项目…”

    把海城改造成“新能源城市”?陈子凡又何尝不想呢?不过燃油车产业过于庞大,且正处于发展上升期,暂时肯定动不得,但可以先从摩托车开刀。

    顺带再把星尘科技、星华智行给推到前面去,让他们和各大摩托车企业,甚至是众多摩托车骑手正面交锋,把禁限摩遇到的压力全集中在他们身上。

    这算盘打得…

    陈子凡也知道这年头正是摩托车大军势头正猛的时间段,但不管压力有多大,肯定得想办法解决,得星尘科技的锂电池+星华智行的电动车一起发力。

    说不定还得让星汉智行入局,打造一批水平更高,且需要考取专门驾照的电动摩托车,关于推广电动车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可以照搬未来的一些体系。

    挂牌、限速、戴头盔、考驾照…但问题是——这套体系在未来也普及的不怎么样,电动车的准入门槛还是要低太多了,保有量大且管理起来十分复杂。

    好消息是现在的电动车还不算多,如果只在海城推行的话成功概率也相当高,陈子凡只管出管理方案和准备新产品,推广问题让官方解决就行了。

    还有一个安全培训…交通安全意识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的,陈子凡想到了一个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有没有效果先不说,但最起码他们做了。

    他让赵无伤在海城外滩寻找一个面积足够大、且经营不善的驾校,一番折腾下来还真在这个地方找到了一个建校十一年,却濒临破产的海天驾校。

    海城外滩,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上就是一片片废弃荒地组成的,这里最早的发展规划其实是发展大型工业,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变成了这幅样子。

    陈子凡带着赵无伤、莫少昆驱车前往时一路上全是坑坑洼洼的柏油路,街边的垃圾无人问津,稍微繁华一些的街道商铺也仿佛蒙上了一层灰一样。

    别问为什么莫少昆也来了,这家伙一听要准备改造驾校比谁都激动,三天的工作愣是一天干完了,就为了节省时间跑这一套,一路上各种吹牛皮:

    “不是我跟你们吹!汽车、摩托车、摩托艇、电动车、自行车…就没我不熟悉的,赛道上我都敢跟职业车手过两招,很适合给你们出谋划策…”

    但看到眼前的景象,他直接忍不住骂道:“妈的!海城还有这地方?”

    陈子凡想起之前各类砖家、演讲大师都劝年轻人往更大的城市跑,也忍不住道:“谁说大城市哪里都好的?”

    看看这…甚至连繁华的三四线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