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鞑靼寇边

    第十七章 鞑靼寇边 (第2/3页)

,科学角度也解释不了,他决定有机会一定要学。

    巧娘上街买菜回来,带回了街上的传闻。

    “老爷,他们说大同打起来了,鞑靼人围着大同,打的很凶,城里粮食都涨价了!”

    萧风愣了一下,随即淡淡一笑:“知道了。”

    西苑,谨身精舍外议事大堂。

    嘉靖今天极其罕见的走出了谨身精舍,坐在大堂上,听着臣子们的争论。

    内阁首辅严嵩沉稳的一言不发,以他的身份,不需要第一个站出来,这事自然有直接责任人。

    兵部尚书丁汝夔知道自己是逃不掉的,昨夜接到紧急军情时,也做好了准备。

    “臣以为,俺答狼子野心,不可轻视。当调集周围卫所之兵,辅以禁军为援兵。以大同城为依托,一面坚守,一面伺机出战。”

    嘉靖不置可否,这是他的一贯风格,你们先吵吵着,到最后哥再总结。最好是都不用哥总结,你们自己就吵吵出结论来了。

    至于结论是对是错,能在这里有资格吵吵两句的,都是当世人精,再错能错到哪里去?

    只要我看不出明显的错来,就不会表达意见。这样一来,将来错是你们的错,对是我的圣明。

    果然出来吵吵的人马上就出现了。

    户部尚书潘璜表示反对:“大同守军骑兵不多,适合坚守。若是调集周围兵马前去支援,不说别的,粮草就难以为继。”

    潘璜倒并非是反战派,此人历任各部侍郎、尚书,经验丰富老道,因此更多是就事论事。

    丁汝夔很不满,兵部管打仗,户部管钱粮,天经地义,你现在拖老子后腿,还理直气壮!

    “万岁,臣以为潘尚书此言差矣!鞑靼人屡次寇边,予取予求,视我军如无物。没年都劫掠财务、百姓无数。

    我大明子民,沦为蛮夷之奴仆,让人泣血痛恨。若我军不抓住时机,痛击一次,只怕这种情况会无休无止!”

    丁汝夔如此激烈是有原因的,他连写了《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上奏折想跟嘉靖商量商量怎么和鞑靼人打仗的事,但嘉靖却毫无反应。

    后来他才得知,这些心血,都让严嵩扔进废纸篓去了。可他还不敢告状!

    这些年,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