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云在青天

    第二百六十四章 云在青天 (第2/3页)

,还得看卷子。带着还没拿定的主意,嘉靖出现在文华殿,立刻引来贡士们的一片“万岁”之声。

    策论的题目是皇帝定的,一般都是皇帝有感而发,题目也比较灵活,带着当朝皇帝浓重的个人色彩。其主要目的就是看看这些书呆子们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毕竟将来都是要当官的,这些能力越强,自然工作能力也应该越强,就可以放到更高更重要的岗位上去。

    主考官请嘉靖赐下题目的时候,嘉靖略想了想,居然出了两句诗。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主考官摸不着头脑,有心问清楚嘉靖,嘉靖却已经半闭上眼睛,端坐在大殿的前面,高深莫测地看着下面的三百名贡士。

    主考官只好将这两句诗作为策问题目挂了出来,贡士们都傻眼了,这,这怎么答啊?

    嘉靖淡淡地说了一句:“你等都是大明英才,难分高下,今日殿试,只看缘分深浅,气运高低。

    对上这两句诗即可,谁想好了,谁就说吧。”

    这首诗虽然有些冷僻,但殿中贡士哪个不是饱读诗书之人?这么简单的题目,万一被别人抢先了怎么办?

    当下一个贡士抢先出列,大声道:“万岁,此诗出自唐朝节度使李翱的《赠药山高僧惟俨》,确实是一首极有仙气的诗作。”

    说完来历后,那贡生生怕嘉靖认为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干脆曼声吟诵,充满了感情。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吟诵之后,谦虚地低下头,等着嘉靖的表扬,心想就算不得状元,至少也能搞个前三名吧。

    严世藩心中暗自冷笑,蠢货,在座各位不都是垃圾,谁还没背过几首诗呢?若是出题这么简单,他也就不是嘉靖了。

    果然,嘉靖淡淡地说了句:“鹦鹉学舌,东施效颦,寻章摘句,徒增笑耳。”

    那贡士身子一晃,险些摔倒,冷汗湿透了贡士袍,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大耳刮子——你咋就那么积极呢?

    人家别人都没说话,就你能耐?这下好了,皇帝这一句评语,直接得干到最后一名去。

    接下来是一小段沉默,贡士们都意识到了这个题目的陷阱——你不能用原诗去对,得有自己的见解。

    可问题在于,这些贡士可以就这两句诗洋洋洒洒地写上几万字的议论文,可要用对诗来表达观点,还真是有点力不从心。

    这个题目缺德之处就在于,他是从一首很完整甚至很完美的诗里摘出来的,你要对诗,还能对得比原诗意境更好吗?

    我给你出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能给我对出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牛叉的诗来吗?

    就算是你对出来的确实更牛叉,可人们已经习惯了原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