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遗留问题

    第四百零一章 遗留问题 (第3/3页)

不料萧风忽然笑道。

    “师兄,我推荐一个人,此人定能担当此任,而且一举两得。”

    严嵩很不高兴的看着萧风,你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点。

    胡宗宪是你的人,让你说了算还不够?连胡宗宪挪窝留下的坑,你都要继续占着?

    但严嵩却没有出言反对,保持了沉默。这不是他有风度,而是有个实际的问题。

    苗疆历来不是当官的好地方,贫穷偏僻不说,环境还差。

    虽然看着到处青山,其实深山老林里到处是毒蛇猛兽,毒烟瘴雾。

    很多身子骨弱点的官员,到了苗疆没过几个月,还没等适应过来就殉职了。甚至有的县官宁可辞官都不愿意去苗疆。

    巡按御史好一些,因为工作流动性强。毕竟苗疆地跨数省。

    御史如果没有责任心,不愿意搭理苗疆,可以跑到远离苗疆的府城里呆着。

    但即使如此,也不可能一直不挨苗疆的边,毕竟巡按御史是要向朝廷述职的。

    如果朝廷一看你的报告,发现你一直都在府城三温暖,从来不去苗疆喂蚊子,那也是要倒霉的。

    更别说苗疆群众都比较野蛮了,动不动就说当地官员偏向汉人,然后喊一嗓子就敢把县衙拆了,这官谁愿意当啊?

    所以严嵩选的这几个官员,都是平时得罪过严党的,想趁机整整他们。

    不过这事儿也有个弊端,那就是如果被选中的官员干砸了,虽然出了气,但也显得严嵩识人不明,只能算是惨胜,没啥可开心的。

    所以虽然严嵩对萧风手长不满,但在这个事儿上,如果萧风能替自己把锅接过去,也是一件好事。

    “哦?推举个巡按御史还能一举两得?朕倒要听听,怎么个一举两得法。”

    “师兄,我这次在福建南平,认识了一个当地的教谕,姓海名瑞字刚峰。此人去苗疆当巡按御史最好。”

    “这是为何?他有何过人之处?”

    “此人固执、胆大、清廉、忠君。

    苗疆地处偏远,民族混杂,矛盾繁杂,对官府不信任。

    只有固执到骨子里,才能做到百毒不侵,公平守法,让百姓渐渐养成有纠纷找官府的习惯。

    苗疆环境恶劣,民风彪悍,官员随时有没命的危险。只有胆大不怕死,方能承担此任。

    苗疆大小土司们,对朝廷官员软硬兼施,硬的不行,就会来软的。

    所以只有清廉到极点,才能像没缝的鸡蛋一样,不给苍蝇们丝毫下嘴的机会。

    白莲教既然在苗疆有根基,又想将苗疆变成各路势力的聚集点,巡按御史就必须忠君。才能做到毫不懈怠,对可疑之事丝毫不放过。”

    嘉靖连连点头:“此人若真像你说的这样,当真难得,朕都想见见他了。

    要不,让他先来京陛见,再去苗疆任职?”

    萧风吓了一跳,心说你要见他,搞不好他就抬着棺材上殿,你就直接把他给咔嚓了,还是等等再说吧。

    “师兄,福建离苗疆近,胡宗宪如今在苗疆待不下去了,需得迅速交接,不给苗疆生乱的机会。

    到京城来,一来一回太远了,还是等苗疆平静了,再回京陛见不迟。”

    嘉靖挺遗憾,然后转头想起一举两得的事儿了。

    “此人当巡按御史当然很好,但怎么就一举两得了呢?”

    萧风笑道:“苗疆答应了让朝廷开设私塾学宫,此人是教谕出身,一身夫子习气。

    朝廷干脆加一个苗疆教授的职务,一并给他,让他着手处理即可。

    他身兼两职,行事余地就大很多,对苗疆归于王化,必能有更快的效果。”

    嘉靖微笑点头:“严爱卿以为如何?”

    严嵩想想,海瑞跟自己一文钱关系都没有,自己都不知道他是谁,去顶这个锅挺好,于是表示没问题。

    第一个遗留问题解决了,嘉靖心情很好,于是又提出了第二个遗留问题。

    “师弟,战飞云犯了死罪,朕本来是打算,你若求情,朕就看在他和胡宗宪一样,过往立过功劳的份上,免死流放的。

    但你在朝堂上,借着给释放牛三找借口的机会,抹去了战飞云的罪,既然群臣没有反对,朕就如你所愿。

    不过朕对你有些担心,不得不提醒你。从你过往行为看,你对牛三这类人是从不留情的。

    如今你既然用牛三的命换了战飞云的命,你就不要再动手杀牛三了。

    朕倒不是迂腐到让你对这种人守信用,而是你若动手杀了牛三,无论如何隐秘,苗疆也知道是你下的手。

    到时必然会觉得朝廷出尔反尔,给了他们闹事的借口。

    为了一个区区牛三,让你苦心争来的优势局面受损,不值得。”

    嘉靖很少这么长篇大论的说话,今天实在是不放心,才特意提醒萧风,也带着警告的意思。

    战飞云的命是用牛三的命换来的,你要敢一意孤行,朕未必不会追究战飞云的罪哦!

    萧风微笑行礼:“师兄放心,我不会杀牛三的。

    他这种人,丧尽天良,自有老天会惩罚他的!”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