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文采风流

    第五百四十五章 文采风流 (第3/3页)

,万岁也许会迁怒自己,但毕竟萧风丢的人更大,以后没准就没脸上朝了。也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三休对最后的对手仍是萧风倒也不意外,因为他听萧芹说过,萧风是写过几首诗词的。所以他是做足了准备的。

    三休刚要开口,萧风却挥手止住了他:“大师,这一场,不比也罢了。”

    三休一愣:“怎么,比都没比呢,天师这是要认输了吗?”

    萧风笑道:“大师说自己粗通诗词,就要挑战我们满朝文武,你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说自己只是粗通。

    要比就派你们日本最厉害的来,否则你输了再来一个,再输了再来一个,大明哪有那么多闲工夫陪你们玩?

    除非大师你自认是日本文采第一,可以代表日本出战,否则就是在耍无赖了,大师以为如何?”

    三休老脸一红,他说那句话,并非只是谦虚,确实是想留个后手的。想不到萧风机警至此,完全不给感冒留机会。

    “天师不必多虑,贫僧既然作为使臣提出一战定胜负,自然是可以代表日本的,并无耍赖之意。”

    萧风笑着点点头:“大明乃礼仪之邦,就请大师出题吧。”

    三休微微一笑:“既然天师如此礼让,贫僧就不客气了。

    贫僧作诗一首,天师若能做出同体例同意境之作,便算天师赢了。”

    这番话看似谦虚——只要能写出一个水平的来,就算你赢了,多大方啊!

    可真正懂行的人却知道,其实其中暗藏着极大的不公平。

    若两人都是同时作诗,先作的人可以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而后作之人却要顷刻之间跟上对方的思路,沿着对方擅长的体例和意境写出水平相同的作品来。

    这个难度差不多相当于你找了个女朋友,你女朋友说她很好满足,只要你跟她前男友差不多就行……

    三休见萧风傻乎乎地没表示反对,心中顿时狂喜,生怕萧风后悔,立刻开口作诗。

    因为只要他把诗念完,萧风再反应过来表示反对,各国使臣肯定认为萧风是做不出来要耍赖了!

    “贫僧今日来到京城,回望日出东方,忍不住思念故乡,遥想当年盛唐,故作此诗。”

    三休说着还走了两步,就像在七步成诗一样,随口吟哦。

    “日边瞻日本,云里望云端。远游劳远国,长恨苦长安。”

    众多使臣都是识货的,忍不住都对三休刮目相看,就连朝中文臣们也都面面相觑,神色凝重。这诗的确实水平很高啊!

    三休微笑着看着萧风,心中却忍不住爆笑,这帮蠢货,你们都上当了!

    这首诗根本就不是三休写的,而是唐代的日本高僧辩证禅师所作。当时他就在长安写的这首诗!

    可这首诗在中国知道的人极少,因为在盛唐时期,这首诗的水平只能算是合格。但当辩证禅师回到日本后,这首诗却大红大紫。

    因为日本能写出这个水平汉诗的实在是太少了,全诗工整巧妙,每句的第一个字和第四个字相同,又包含乡愁,在日本这就是神作啊!

    可这首诗只在日本红,其他国家并不知道,所以三休可以明目张胆地抄袭!但萧风就不行了!

    因为中国的诗词,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只要是流传下来的,就一定有人知道。

    因为太出名了啊,人家都学习你啊!所以这个哑巴亏,萧风是吃定了!

    萧风连走两步都没走,淡然微笑,看着三休,随口吟诵道。

    “一休如一世,三休已三生。使臣何使诈,萧芹怨萧风。”

    众使臣纷纷拊掌,对视点头,表示点赞。满朝文臣也都松了口气。

    这诗来得也太快了,而且也太工整了吧!其含义更是有深有浅,深深浅浅,过瘾之极。

    诗中暗含一休和三休的两个法号,又对‘休’字在禅理上做出了解释,休者修也,让人意味深长。

    最后一句明确点出此次三休来大明找事的原因,只是这第三句,众人却颇有不解。

    三休也大吃一惊,但他总不能就这么认输,何况萧风这诗也并不是毫无破绽的。

    “天师的诗对得工整,体例也符合,但贫僧的诗写的游子思乡之情,天师的诗却是在挖苦贫僧,天师输了。”

    萧风微笑看着三休:“大师的诗自然更好些,也有盛唐风采。可惜却不是大师所作的。难道大师以为我不知道日本的辨正禅师吗?”

    三休这下真的吓到了!这次就算是萧风再跟他解释自己不是神仙,他也有些不相信了!

    就算萧风在日本有细作,有很多细作,那些细作也不可能闲到没事儿干,把在日本流行的诗词都抄到报告里!

    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对日本人做的汉诗正眼看过,萧风怎么可能让宝贵的细作浪费时间干这种无聊的事情?

    所以,去掉一切不可能的结论,剩下的就是唯一的真相!三休觉得自己心里的那扇门开了,透出了一道光……

    萧风其实是个传说中神仙一样的人物?萧芹就像相柳一样,被萧风砍掉一个脑袋,从中国给赶到日本,结果变成八岐大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