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章 西苑论道

    第六百五十章 西苑论道 (第2/3页)

孤魂野鬼。

    百代圣天子,难得一真人。就算是千古明君,又有几个没有做过几件见不得人的亏心事儿的?

    可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儿,就得不到皇位,也坐不稳皇位。所以当皇帝,注定是要干这些事儿的啊……

    想到这里,嘉靖稍微振作起来,看着萧风,像是辩解,又像是赌气。

    “皇权天授,历来天子受命于天,为稳大局,有时也不得不委屈几个人。君臣无狱,难道他们还敢心生怨念不成?”

    萧风苦笑道:“师兄啊,父子无狱,君臣无狱,这是儒家的信念。道家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道家说的是道法自然,人若天真赤子,初生婴儿。有恩则爱,有冤则恨,岂是身份地位能挡得住的?

    在皇帝面前,自然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心怀怨念的,可蒙冤而有怨,乃天地之理,师兄能逆天理吗?”

    你他妈的冤枉了人家,欺负了人家,还敢问人家是否心怀怨念,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人家当你的面当然不敢说怨恨,你还就真以为人家心甘情愿地让你欺负?你心里没点逼数吗?

    嘉靖仍然不死心,他也是雄辩之人,自负少有对手,今天跟师弟论道,若是全盘接受,那他也不是嘉靖了。

    “师弟,可《道德经》中也说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身为皇帝,自然要止风于青萍之末,防微杜渐,遏制不对的苗头。

    人怀不忠之心,不除之,等到人有不忠之事时,岂不悔之晚矣?”

    我认为谁不忠,就要干掉谁,这叫防微杜渐;否则等他真干出谋逆造反的事儿来,那还能来得及吗?

    萧风点头道:“师兄所言,乃自古以来的天子所为,并无不妥。所以百代圣天子,难得一真人啊。”

    嘉靖被萧风噎住了,师兄啊,我没说你这么当皇帝有错,我是说你这么修道不行。

    “师弟,难道我当个明君圣主,反而还导致我不能修道飞升了吗?这没道理呀!”

    萧风心里苦笑,师兄啊,你这话说的都让我没法接茬,你都自认是明君圣主了,我还怎么指出你的问题呀?

    萧风想了想,决定曲线救国:“师兄,《道德经》中还有两句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师兄可知何意?”

    嘉靖心说不会吧,这两句话三岁小孩都知道,你不会还能给出更新的解释来吧,他缓缓说道。

    “天道自然,是将富余之物补给不足之物,以实现平衡;人间之道,却是将不足之物拿给富余之物,变得更不平衡。

    这是老子提醒人们,要克制贪欲,不要让穷人被掠夺过甚,让财富过于集中,朝廷就会有危险。”

    萧风点点头:“可这话对于皇帝来说,还有另一层意思,师兄可知?”

    果然来了!嘉靖坐直了身子,打起精神来。实话实说,他和萧风没事就扯扯淡,论论道,也是一大乐趣。

    但像论到今天这么深入,互动这么激烈,情绪这么高潮,喊声如此响亮的,却还是第一次!

    “师兄所说的不错,老子深知,人之道是逆天而行的,财富会不断的从不足的穷人身上,转到有余的富人手中。

    而且不单是财富,还有权利,也是如此。钱权自古不分家,以钱谋权,以权谋钱,历来如此。

    而这天下最大的有余之人,就是皇帝。皇帝拥有天下最多的财富,最大的权利。

    比起皇帝这个‘有余’来,天下人皆为‘不足’,师兄,你说对不对?”

    嘉靖点点头,自然是如此的,天下再有钱的人,能比皇帝钱财多吗?再有权的人,能比皇帝权利大吗?

    真有这样的人,那也是昙花一现,很快就会被皇帝损掉之后补给自己了!抄家谁不会呀!

    “可师兄有没有想过,既然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何人之道却能逆天而行呢?

    人本来就包含在天地之内,天之道乃是大道,人之道本来就是小道,为何小道能逆大道而行呢?”

    嗯?嘉靖再次亚麻呆住了,就像刚才那个‘小国寡民’,与‘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样。

    朕把《道德经》倒背如流,古往今来的大家们给《道德经》做的注解也几乎都看过,怎么这个问题就没人提出来过呢?

    “这……这却不知,师弟莫非也从仙界之中看过什么解释吗?”

    萧风深吸一口气:“师兄,其实人之道乃是小道,天知道乃为大道,小道不可能逆大道而行。

    所以人之道和天之道是一样的,都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是一阳一阴,一明一暗而已。”

    嘉靖双拳紧握,眼睛瞪得像铜铃,连连点头。一旁的黄锦也对扒灰失去了兴趣,专心的侧耳倾听。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里说的损补是阳,补的是灵气;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里说的损补是阴,补的是财富和权力。

    其实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人之道看起来是与天之道反向的,其实灵气的流动方向,却永远是一致的。”

    嘉靖愣住了,萧风所说的话,他从没听别人这样说过,可仔细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