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国之间

    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国之间 (第3/3页)

兵,但若土特部族能够逃入大明境内,大明可予以收容庇护。

    罗刹人若要追入天明境内,则天明与其交战,有理有据。

    而且在天明境内,占据主场之利,胜算也高。」

    这番话要比徐的高明许多,而且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萧风也收起笑容,郑重以对。

    「从兵法的角度来说,徐首辅的主意十分高明,毫无问题。

    若是儿年前,我也一定赞成这么做。

    可如今的情况下,我还是坚持建议出兵,因为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战斗,还是一场政治战斗。」

    徐

    阶没有反驳,只是看看萧风,等看他做出解释,萧风点点头,用手指向北方。

    「大明刚收服草原不久,蒙古各部族对大明虽然敬畏,但程度还不够深。

    若有外来力量挑唆,未必不会生变。

    而且虽然大明对草原免了税赋,蒙古人对大明朝廷有好感,这好感也还不够深,需要继续加强。

    大明派兵去接应土特部族,一来让蒙古人看到大明的霸气和实力,让他们不敢心生要念。

    二来让蒙古人从心里感觉,大明确实对他行与汉人一视同仁。

    大明连千里投奔的土特部族都如此保护,何况他们呢?十金买马骨,则大下骏马蜂拥而来。

    这土特部族,就是天明收服游牧民族的千里马骨头!」

    又到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科普时间这次是开玩笑的,干金买马骨的故事,毕竟是太出名了,不知道的人应该很少。

    科普也是要有底线的。

    所以为了不摸骂,我决定..把这个故事用最简短的文字描述出来,不耽误大家的时间。

    战国时燕昭主要广纳贤才,郭给他讲故事,说有个国主想买于里马买不着,手下说他能找到,于是拿了国王的一千金买了一个死千里马的头骨。

    国天怒,手下说十金买马骨的名声传出去,自然就有十里马来了,后面果然买到了千里马,然后郭说我给你当马骨头,你好吃好喝供看我,人才们听说了自然就来了。

    上面这个故事说明了三个道理,第一是郭魂是个很鸡贼的家伙,第二是手下是个很败家的家伙,第三是文字只要不分段,看起来就不长堂上众人都是饱学之士,不用萧风水字数自然也都知道干金买马骨的典故,不由得纷纷点头。

    萧风继续说道:「除了给蒙古人看,也是给定居到草原上的其他民族,无其是汉人们看的。

    汉人们虽然受免税的诱惑和朝廷的鼓励出关定居,但心里还是很志芯的,担心大明骑兵鞭长莫及,未必能保护好他在。

    可当他们看到大明骑兵连在大明之外的土特部族都能保护,自然也就安心定居了,不会人心浮动。

    最后,是给大明和罗刹国之间的那些个小国看的。

    大明和罗刹之间路途遥远,小国众多。

    这些小国国力有限,不敢得罪罗刹国,甚至还会给罗刹军队沿途提供给养和帮助,所以罗刹军队每每能顺利抵达大明。

    大明之前固收疆土,没有向外出兵,那些小国不知道大明的厉害,所以心里肯定是害怕罗刹,倾向罗刹的。

    万一哪天大明于罗刹爆发大战,这些小国都会成为罗刹的盟军。

    甚至罗刹一个个地吞并他们,他们也难以反抗。

    万一罗刹真的一路吞并过来,那罗刹和大明可就接壤了,到那时大明就得每天提心吊胆地备战。

    与其如此,不如这次大明主动出击,打败罗刹追兵,顺便出使沿途的小国,告诉他们,大底下不是只有罗刹国厉害。

    大明要想动手,一样能灭掉他们;大明要想保护他们,罗刹人也不敢妄动!这足以让那些小国重新站队。

    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他们保持中立,两不相帮。

    中等的结果,就是靠近大明的小国加入大明联邦;靠近罗刹的小国加入罗刹盟军。

    最好的结果,就是这些小国全部加入大明联邦,那样每天提心吊胆备战的,就变成罗刹国了。

    就算是中等的结果,也能保证两国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缓冲区。

    双方即使发生战争,也会在缓冲区先用那些小国当棋子来打,而不会直接将战火烧到本国。

    两个大国

    之间,有缓冲区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两头猛兽在山林中,地盘是不能重合甚至交界的!」

    这番道理之前群臣闻所未闻,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大明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大明,大明之外的国家就像孔子眼里的鬼神一样,存而不论。

    他行们研究的是如何治理好国家,如何让周围那些小国来朝。

    可碰上一个大国怎么办,那还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内。

    毕竟从商周一直到大明,这片土地上打来打去的,都是黄皮肤黑眼晴的人,倭寇也不例外,真正大国之间的战争,还没有过。

    就在群臣沉吟之际,徐忽然开口道。

    「萧大人,你说的这些好处,都是大明打赢了才有的,万一大明打输了,怎么办??」

    ps:人生苦短,及时投月查看>,我要说两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