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目标香江本土第三大银行!

    第737章:目标香江本土第三大银行! (第2/3页)

购。

    现在正好帝国集团收购下来。

    杨铭相信,现在这种情况下,收购这一家华资银行并不是什么问题。

    除了这一家道亨银行外。

    杨铭把注意力放在香江本地第三大银行。

    海外信托银行。

    海外信托银行创办于1955年,创始人张鸣添,祖籍闽南同安,是大马的富商。

    其中,1972年10月,海外信托银行在香江上市,除了大股东是张鸣添外,还有恒隆银行的大股东庄清泉。

    可以说,历史上的庄清泉算是很倒霉,两家规模很大的华资银行同样因为倒闭而被总督府接管。

    张鸣添被其朋友叶桩龄所设计,陷入“支票轮”,导致银行亏空高达5亿港元。

    叶桩龄创办多米尼加财务公司,为香江人提供移民服务。

    1981年9月开始,叶桩龄多次将不能兑现的支票贴现给海外信托,由于支票过户所产生的时间差,使它能以第二张支票贴现所得的款项存入账户,使得第一张支票得以兑现。

    叶桩龄同时在时间差内运用这些款项从事投机活动。

    但是由于叶桩龄投机失败,产生亏损,需要更多资金弥补亏空。

    所以“支票轮”越滚越大,以致1982年3月崩溃时,海外信托银行手能兑现的支票总额高达6680万美元。

    张鸣添作为海外信托银行的灵魂,却是在1982年2月突然辞世,不知是不是巧合?

    海托银行于1982年3月知道叶桩龄不能还债,但害怕引起审计师和总督府的关注,银行董事长黄长赞与叶桩龄一起做假账掩饰银行的亏损。

    历史上,此事一直被掩盖3年有余。

    1982年起,大来财务、恒隆银行以及嘉年地产等与海外信托银行有密切关系的公司相继破产或被接管,海托银行的困难迅速表明化,被迫大举出售资产。

    1984年11月,海托将收购仅两年的华人银行出售,并计划再一售香江工商银行。

    1985年6月6日,总督府突然宣布,海外信行因“无法偿还债务”停业两天。

    之后,总督府宣布接管海托银行。

    支票轮事件由此曝光。

    由于利息及汇率的变动,支票轮导致的坏账已经达到9000万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