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参观苏连的庞然大物!

    第996章:参观苏连的庞然大物! (第2/3页)

应的超导托卡马克。

    其装置中心是高温氘氚等离子体环,其中存在15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核聚变反应功率达50万千瓦,每秒释放多达1020个高能中子。

    等离子体环在屏蔽包层的环型包套中,屏蔽包层将吸收50万千瓦热功率及核聚变反应所产生的所有中子。

    在包层外是巨大的环形真空室。在下侧有偏虑器与真空室相连,可排出核反应后的废气。

    真空室穿在16个大型超导环向场线圈(即纵场线圈)中。

    环向超导磁体将产生5.3特斯拉的环向强磁场,是装置的关键部件之一,价值超过数十亿美元。

    穿过环的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超导线圈筒(中心螺管),在环向场线圈外侧还布有六个大型环向超导线圈,即极向场线圈。

    中心螺管和极向场线圈的作用是产生等离子体电流和控制等离子体位形。

    其实,现在国际上研发的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外观模型上述系统整个被罩于一个大杜瓦中,坐落于底座上,构成实验堆本体。在本体外分布4个10兆瓦的强流粒子加速器,10兆瓦的稳态毫米电磁波系统,20兆瓦的射频波系统及数十种先进的等离子体诊断测量系统。

    整个体系还包括,大型供电系统、大型氚工厂、大型供水(包括去离子水)系统、大型高真空系统、大型液氮、液氦低温系统等。

    如今,苏连这个人造太阳看起来似乎简单一些。

    实际上,也不简单。

    苏连从五十年代开始研发,就开始投入很多的资金。

    而且,还进行了多次的更新换代。

    “杨爵士,作为聚变能实验堆,要把上亿度、由氘氚组成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磁笼“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这将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上获得持续的、有大量核聚变反应的高温等离子体,产生接近电站规模的受控聚变能。”

    “院长先生,你的意思是苏连的人造太阳可以进行发电了?”杨铭问道。

    “并不能,现在这一个反应堆每次只能持续10秒左右的时间,按照我们的推测,最少要持续半个小时以上,人造太阳才能够正常发电。”

    现在只能持续10秒?

    杨铭知道现在技术也就是那样。

    即使是后来,全球都在研发,但是,像国内最高也只能持续100秒,也就是1.7分钟。

    那个时候,国内研发的人造太阳还是不能正常商用。

    此时,才刚刚1985年,怕是国内在研发,离苏连这个也差远了。

    杨铭在那看着的时候,霍建柠,何超瞏,林秀芝等人都是很惊讶。

    这一个东西,一瞬间居然就可以起到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真的是非常恐怖,现在虽然只能持续十秒钟,在他们看来,也是很恐怖了。

    如果这个人造太阳一瞬间产生的热能全部转化为电能,确实是可以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