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没有白活(大结局)

    523 没有白活(大结局) (第1/3页)

    1976年,东方银行在华资支持下,成功并购有利银行,以控股方式拿到港岛发钞牌照,成为港岛三大发钞行之一。在回归前的殖民地,创建一所拿到印钞权的银行,可谓开辟华人银行业之先河。

    这在濠江、南洋都是无人做到的壮举。

    东方银行由此名声大噪,响彻亚洲银行业,成为港岛最大华人银行及三大行之一。

    商界也将东方银行的并购案称之为“蛇吞象”,是港岛首个成功收购洋行的案例。

    随后,东方银行进入快速发展期,短短两年时间,即成为港岛用户数最多,基金交易量最大的一间银行。同年,楚韵楠获选港岛银行业协助主席,被港府授予太平绅士头衔。

    何爵士之夫人楚绅士。

    1978年,港岛商界再掀风云,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玉刚与华资一哥东方集团强强联手,展开对九龙仓集团的围猎,不过两个月时间,汇丰即宣告出让九龙仓集团股份。

    东方集团成为九龙仓第一大股份,包玉刚为第二个大股东。

    同年,霍英东收购太古船坞,楚伟南收购国泰航空,王老吉收购怡和。

    在何定贤上位警务处长之后的几年里,港岛商界攻守易位,华人靠着合法的资本手段,不断攻城略地,并购英资公司,抢回被洋行控制的行业领域。

    华人的商业头脑,经营能力,从来不逊色于洋人。

    先前洋人靠着船坚炮利,政策扶持吞下去的东西,正在一个个的吐出来

    1980年,港岛立法会的华人议员达到二十七位,占据立法会超过一半,华人开始一手枪杆子,一手笔杆子,在社会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华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也有显著提高。

    例如,华人推动港岛执行《居者有其屋》项目,让港府出钱收购土地,修建小产权房,以租代售,让更多的市民能够安居乐业。

    这次《居者有其屋》项目与历史上不同,并没有受到地产商的强大阻力,很稳步的陆续推进,每年都有三千套以上的房源释放。“居屋”的面积也获得提升,从五百呎开始,到一千两百呎不等。

    后来,“居屋”又被划出“人才屋”,“福利屋”,其中人才屋户型较大,是为港岛引进高学历,高水准的人才所用。“福利屋”面积较小,是给申请不上“居屋”的老人、特贫人员额外使用。

    此项目一直到回归后都仍在实施,甚至被写进内刊,被内地学习使用。

    《居屋》项目可以说狠狠让鬼佬出了一笔血,真让港府收上的税,又花给港人。随着港岛经济一步步的繁荣起来,联邦收到的税额却没有按比例增长。

    华人手中有权,自然要监督港府,争取利益,每为华人多争取到一分福利,即让大英少造一颗子弹。

    何定贤翻新过的《居屋》项目,当然还是会影响到地产商的利益,但他不仅能压住鬼佬地产商,还能镇得住华资内部的地产商。这两者间华资地产商甚至比鬼佬还难缠,背后亦有港府在推波助澜的作用。

    可强人政治,权威主义之所以最受普通人支持,便是因为强人政治可以控得住大局,摆平一切反对的声音,带着市民往一个目标发展!但在推出《居屋》项目之后,为了缓和与商界关系,何定贤还是辞去了粤省商会常务理事的职位,暂时隐于幕后,在商界沉寂了一段时间。

    1982年4月,大英前相爱德华访华,港岛回归议题正式抬上台面,1983年5月,经过十多轮磋商,大英始终不肯放弃保留立法权、空域、海域自由航行权等多项权利,双方谈判进入一个僵持阶段。

    虽然,北方已经展现出明确的决心,主权问题没得谈,任何一项权利都不可能放弃。只会为尊重港岛华人而调整治理政策,决不会为武力威胁而低头。

    82年4月,马岛战争同时爆发,爱德华访华主要目标之一,即是为马岛战争活动。这次战争是寒战期间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陆空联合作战。

    战争目标则是大英对马岛行使主权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