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四章 挖墙脚的海军

    第一〇四章 挖墙脚的海军 (第3/3页)

工兵队、防空炮排、防化排;

    战斗单位——三个步兵营、一个两栖战车队。

    重迫营装备18门128㎜重型迫击炮,山炮队装备6门112㎜榴弹炮,分别用于中远距离的间瞄火力支援任务。

    步兵炮队装备6门80㎜轻型步兵炮,不集中使用,而是在战时视情况而定配属给各个营分散使用,为其提供直瞄火力支援。

    两栖战车队除了勤务单位外,下辖三个五车制战车排,算上队本部的三辆,一共18辆三五式浮游战车、即水陆两栖坦克;其战斗全重4.6吨、炮塔与车体正面装甲分别为16㎜与12㎜、装备一门38.4㎜短身管炮与一挺机枪。

    编制表上的总人数高达四千一百余人,火力远超全世界任何团级单位,周长风觉得要不是出于登陆的便捷性考虑,军制局怕不是会把重迫击炮营改为装备18门112㎜榴弹炮的山炮营。

    而且其兵源构成也不寻常,一千人抽调自海军陆战队现有的十四个营,另一千人抽调自陆军各师,全都是优者才能入选,其余的二千余人则为新兵。

    如此离谱的编制让周长风深感诧异,说实话他想不明白为啥要搞这种奇形怪状的编制出来——这不就是一个迷伱的旅吗?

    “许长官,与其这么不伦不类,为什么不干脆再大些,编成一个旅?”他如是问道。

    “因为十条登陆舰最多只能载这么多人和物。”许瞻洺回答得很干脆。

    登陆作战是极为复杂的,兵力投送非常讲究效率和准确,大明海军认为在单一登陆场一次协调十艘大型登陆舰是当前条件下的极限,因此编制自然也就得跟着这个数据来确定了。

    军制局很严谨地计算了运力总量,然后设计出了这么一个综合战力最佳的奇怪编制。

    深有同感的周长风表示理解,随即向许瞻洺坦言了难处——虽然陆战队很诱人,但自己好端端地就要跳槽,这怎么能行?

    闻言,许瞻洺一副“我就知道”的神情,他悠悠道:“不必担心这个,你有意向即可,怨气决不会沾到你身上。”

    嗯,因为这个锅是我来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