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迥然不同;难为英人了

    第三三六章 迥然不同;难为英人了 (第2/3页)

邦军队的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

    担任远东总司令的罗伯特-波帕姆空军上将比较自负,他对日本人充满成见,认为他们只会拙劣的模仿,不足为惧。

    同时,英军认为马来亚半岛地形复杂,不适合部署装甲力量,故而数万大军竟没有配属坦克部队,仅有部分装甲车。

    就这样,一系列致命的失误造就了被记为“帝国之耻”的惨败——陆海空十万大军全军覆灭,对方伤亡还不到八千。

    但在现今却不一样,远东总司令是亚瑟-特德空军中将。

    他是一个严谨务实的参谋型将军,虽然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但他对明军的认真研究却让历史上的糟糕准备不复存在。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英军分别从两个月和半个月前从本土调遣来了两个坦克团(营),二者均未完成完全换装,同时装备着A9和A10两型巡洋坦克。

    A10型巡洋坦克中规中矩,战斗全重16吨,正面装甲厚30㎜,装备两挺7.7㎜机枪和一门QF2磅炮(40㎜)。

    两支坦克部队的出现让明军面对的英联邦军队更为强大,至少不再会有单方面碾压的局面出现了。

    在匆匆吃了些野战口粮以后,陆战一旅二团一营便在八辆中型坦克的支援下向机场发起了进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自从周长风努力争取到了四十辆三八式中型坦克以后,陆战一旅便随之额外增加了一个独立的战车队。

    皮薄馅大的两栖坦克实在是不适合伴随步兵在陆地上进攻,这种向纵深推进的任务还是应该由中型坦克来做更好。

    几支侦察分队先前已经通过抵近侦察摸清了当面之敌的大体情况,现在,攻势随即发动。

    “轰—轰轰——”

    在滩头部署的炮兵阵地上,陆战一旅山炮团的三十六门112㎜与80㎜榴弹炮开始了猛烈炮击。

    不同于陆军师属炮兵团的三营、每营十二门制,陆战一旅的炮兵团是双营、每营十八门制。

    区别在于后者的编制更大更臃肿,部署时间要长些,但是协调更方便,火力也更为集中。

    一发发112和80㎜杀爆弹落到了哥打巴鲁机场的外围防线上,火光此起彼伏,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不断被炸飞土木工事碎片。

    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英印军士兵们蜷缩在散兵坑或堑壕中瑟瑟发抖,忐忑不安的等待着明军的到来。

    十几发烟雾弹陆续落在了英印军防线的前方,连绵的灰白色烟雾阻隔了他们的视野。

    在这期间,二团一营的两个队离开了各自的进攻出发阵地,开始向冲击出发阵地移动。

    因为这时候敌军处在被压制状态下,难以组织有效的防御火力,所以应该尽量拉近与敌军阵地的距离。

    明军官兵们分成了许多股,交错着快步移动,趁着敌军无暇顾及时迅速前进。

    接下来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数不清的炮弹轮番落下,几乎将外围防线化作齑粉。

    “该死的,打起精神来,那些中國人马上就要来了!”

    “你们这些蠢货,拿好枪,准备防御!”

    在被炸得狼藉一片的一线阵地,英國军官和士官们在来回巡视,一边呵斥一边命令麾下的印杜人做好准备。

    缕缕青烟尚未消散,有人惊恐地喊道:“他们来了!!!”

    只见在千米开外,一字排开的八辆坦克正在缓缓前进,让人心里禁不住咯噔一下,愈发不安。

    在之前的半个多小时里,两个队三百余明军已经抵达了距离机场外围防线不足三百米的地方,并在原地挖掘了单兵卧姿散兵坑,做好了一切准备。

    “都给我听好了!按平常演练的来就行,没什么可慌的。”

    “记住了,别挨战车太近,那是自找苦吃!别以为……”

    “咻——轰!”

    正当军官们在大声训话的时候,英印军的防御火力终于回过神来了,开始攻击已经递近到如此距离的明军。

    “隐蔽!!!”一名准尉在大声呼喊的同时立刻俯身卧倒。

    一声好像近在咫尺的轰响过后,趴在卧姿散兵坑的他感到与身体紧贴的土地为之一震!

    几秒后,右手臂好像沾了什么温热的液体,随即,这种触感转变成了迅速蔓延的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