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七章 末日武器——金乌计划;目标,巴库

    第四〇七章 末日武器——金乌计划;目标,巴库 (第3/3页)

最满意的,他转了转筷子,盯着面前的妻子,“那就…怀琳吧。”

    “不错,琳者,美玉是也。”夏筱诗心满意足地说道:“先生,明日我们便差人一同到县衙落实留档去。”

    于是乎,从降生迄今过去了几个月之久,简简就这样获得了自己的名字。

    周长风虽然觉得有一点草率,但思来想去又觉得以后再琢磨也不见得能想出多好的来,也就释然了。

    “再连着忙几天,往后估计事会少一点,不过也只是待诏本职工作会少些。”

    “之后为何就要清闲了?”

    “因为大事已定,现在各国都要缓一缓了,调整各自的战略,暂时不太可能会有新的大规模战役。”周长风一边夹菜一边说:“不过北边还要乱上一阵子。”

    “也不知俄人这一通群雄逐鹿过后会是哪一方胜出。”夏筱诗轻声嘀咕道。

    “德国人可不会放过那充沛的地方,志愿部队的事不是报纸上都登了么?这只是开始而已。”

    “噢,先生,那这不过是引子?那便是说往后会有外军不断入场干涉嘛,既然如今德人势大,最后肯定会倒向他们那边的。”

    “答对了,有奖励哦。”周长风笑着夹起了红烧鲈鱼那肚皮上肥美鲜嫩的肉,“张嘴。”

    经过这段时间的信息反馈和分析,紅鷹军团千里迢迢进入俄罗斯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

    截止当下,他们已然肃清圣彼得堡附近的其它武装力量,矛头直指圣彼得堡。大约两万余▇▇▇部队(红)正配合他们一起行动。

    在斯摩棱斯克到奥廖尔那漫长的战线上,▇▇▇部队(红)和国民共和军(蓝)的对决仍未分出胜负。

    很神奇的是,双方居然在如今把对决打成了一场欧战堑壕战的翻版,掘壕据守,阵地对阵地、堑壕对堑壕。

    大都督府认为这主要在于沙俄的汽车工业本就不咋地,内乱又彻底搅乱了需要完整体系支撑的载具制造业,所以正规坦克的产量一落千丈。

    在一开始的时候,双方倒还打出了几次漂亮的纵深突击,国民共和军的一个坦克旅甚至在两天一夜间长驱直入三百多公里。

    但广袤的土地和糟糕的交通拖垮了双方的坦克部队,突破口被无穷无尽的海量步兵迅速填上,而坦克则因损伤、故障被一辆接一辆的遗弃。

    就这样,随着突破力量大为削减,双方都舍不得将剩余的坦克再肆意投入战斗,战线趋于稳固,作战模式渐渐的又变成了掘壕据守、阵地对决。

    德国人并不想充当打破僵局的锥子,他们认为这场对峙将在几个月后就因为力量失衡而被打破。

    柏林方面已经批准向▇▇▇部队(红)进行军事援助,除了电台、火炮、机枪、弹药等装备外,还有240辆坦克与一些零部件代用品。

    捷克与斯洛伐克那儿有一批维克斯坦克所用的变速箱,另外斯柯达六缸汽油发动机也大致与T-26适配,通过这些代用品,预计可以把数十辆主体制造好但缺乏一些设备的T-26组装完成。

    依照指示,紅鷹军团需要尽快拿下圣彼得堡。如果可能的话,应尝试抓获沙皇本人。

    在扼杀了俄罗斯土地上最保守、最反动的帝俄贵族集团以后,紅鷹军团便要通过铁路一下子跨越数千公里,转战高加索地区。

    届时,第4山地师也将从国内赶来加入紅鷹军团,以支援他们一同夺取战略要地——巴库油田。

    虽说石油技术现代化始于1877年,然而巴库却在1873年就已经有了工业开采价值的油井。

    由于里海西岸的石油资源埋藏深度很浅,个别地方甚至挖掘十几米就能发现石油迹象,开采难度低下。早在欧战之前,巴库就已经是当时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油田——郊区活跃着二百多家炼油厂,整座城市都围绕着石油而生存。

    当时的境况是,海上飘荡的、空中弥漫的、地上覆盖的都是石油开采与炼化的黑乎乎的物质,所以巴库也被人们称为黑城。

    而今巴库油田年产量高达2800万吨之巨,德国人势必要将这个力量之源泉攥在手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