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 难处多多;最大的阻碍是……酷暑

    第五四四章 难处多多;最大的阻碍是……酷暑 (第2/3页)

  这也就罢了,同时得满足苏门答腊、爪哇、澳洲和太平洋众多岛屿驻军的需求,如此巨大的运力需求令大明海军捉襟见肘。

    常言计划赶不上变化,事实还真就是这样。

    大都督府和兵部忧虑的发现开战以来各种物资的实际损耗比战前所预估的数字大得多,少则一倍、多则两倍——实际情况注定比纸上谈兵存在更多麻烦和变数。

    8月10日,下午时分。

    兵部右侍郎张熙作为朝廷专员来到了瓦胡岛中部的机场,除他的座机以外,随之而来还有一架客机,上边搭乘着十多名欣喜无比的记者。

    飞机还没落地的时候许多人就透过方窗不停的拍照,珍珠港的火势已经大为衰减,但黑灰色的浓烟还是直冲云霄。

    机场跑道很明显可以看到一块有色差的地面,这些都是不久前才填补完成的弹坑。

    两条交叉跑道的中间耸立着一个用砍伐的圆木搭建的简易塔台,这儿原先的机棚和塔台早就被战火吞噬了。废墟还未清理完毕,成群结队的美军战俘正在一点一点的搬运倒塌的扭曲钢架、波纹板残片、水泥碎块。

    旁边停着十几辆越野车和卡车,周长风和一众将领专门赶来迎接朝廷专员的到来。

    “辛苦了,大老远的赶过来。”

    “哎哎,这话说的,再怎么样也比不了你们这些身在一线征战的啊。”

    客套的寒暄之后,张熙坚持先去珍珠港周围转悠一圈。

    他还想到造船厂和码头那儿去视察,可是受限于余威尚在的大火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不适的气息,类似于炎炎夏日时沥青散发的味道,闻多了会有些恶心。

    周长风侧首问道:“国内状况怎么样?张侍郎。”

    “别处不晓得,京城上下是欢喜得很啊,张灯结彩,欢呼雀跃。”张熙如是答道。

    “那公开的战报是怎么描述的呢?”

    “比去岁要浮夸不少,日月社的头版捷报通篇都是赞美颂德,此战之损耗只言片语就带过了。”

    周长风沉默了好几秒,“成功容易让人飘飘然。”

    张熙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百姓不明真相而庆贺倒是合情合理,只是朝堂上也有不少人欢喜过了头,骄狂得很呐。”

    “军部接下来做的什么打算?毛伊岛、拉奈岛、大岛就在眼皮子底下,留下去也不是个事。”

    “海军当下是分身乏术了,舰队要大修,永乐号的三号轮机还不知道能否修好,修不好就得切开船壳更换,没个一年工夫办不成。”

    “这么麻烦?其它的船呢?”

    “尽量在年底再凑一支快速舰队吧,两条航母、两条战列巡洋舰,斩草除根,把敌寇从夏威夷这地方赶跑。”

    “好像有点少,恐怕不太够。”周长风思索了一下,接着说:“这边的基本需求是年底前把缺额的战车和兵员补齐,还要十万公吨给养。”

    “这……怕是无能为力。”面露难色的张熙苦笑着说道:“军港的各种设备要挤占绝大多数运力,给养可以削减些,收缴的东西也不少,可以先用着嘛,先只送人和弹药过来,兵五千、弹一万,周待诏你看可行?”

    可供一个步兵师以中等烈度战斗一个月的战役标准弹药量总重量为3550吨;与之搭配的其余物资叫作标准粮辎量,总重量为3100吨。

    考虑到缴获的大批物资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也能变相的减轻后勤负担。

    直到日落时分,车队才返回檀香山城区。

    当天夜里,周长风接到了返京的命令。

    他来到了市政厅大楼的楼顶,眺望四周,只见周围一片漆黑——为防止地面灯火被美军夜航飞机当作参照物,檀香山正施行严格的灯火管制。

    这倒不是完全禁止开灯,而是不允许灯光外露,住宅窗户的窗帘必须加厚,歌舞厅的霓虹灯则被强令拆除。

    一道道雪白的探照灯光束刺向深邃的星空,各部的驻地中此刻还摆着丰富的宴席,持续了好几天的庆功宴还未结束,今夜是最后一天。

    这是因为周某人只同意每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