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罚惊四方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罚惊四方 (第2/3页)

    李承乾第一个就站了出来,双膝着地向上拜辞。

    「哈哈哈,大哥,你都是监国多少年的人了,怎么还会被这几个小小的名头吓住?」

    「唐王也好,尚书令也罢,难道你接下来就不再是李承乾,不再是我大哥,不再是我李家的子孙了吗?」

    「朕的性子慵懒,不定能在长安城待多久呢,这大唐还需要大哥的倾力辅佐,如果你连这点封赏都不能接受的话,那九弟我就只好去向父皇请辞帝位了。」

    李治从金阶之上走了下来,一把将李承乾搀扶起来,手肘接触之间,他能够感觉到自家大哥的紧张和感动。

    任凭李承乾也是风采绝世之人,却也难逃这个时代的局限,他又怎能完全理解李治的心胸和气度呢?

    「既然陛下如此看重李承乾,某家就在此立誓,终我一生不做有负陛下之事,为大唐、为陛下,某愿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好嘛,在李治看来,他这本是很常规的操作,却将李承乾感动的无可无不可。

    如此的君臣相得,如此的兄弟和睦,离得近的几位老臣看到了,感动的眼睛中都饱含着热泪。

    「陛下,您这封赏也有些太过了,祖宗法度早有规定,国公食邑三千户,嗣王、郡王也不过五千户,您却给了老臣万户,这......这却是亲王的食邑了。」

    刚刚安抚完李承乾,站在文官之首的房玄龄也发话了。

    他被封为梁国公、尚书左仆射这些都能接受,本来这就是他的爵位和职务,新皇登基不过又册封一次而已。

    至于说上柱国和太师,在房玄龄看来,那更多的是新皇对他的恩宠,以安其心、踏实任事。

    可是,这「食邑万户」却太扎眼了。

    当然,排在他前边的唐王李承乾两万户,凉王李恪一万五千户,以及护国长公主李明达的一万五千户,严格来讲,这些都是不合祖制的。

    可是,这三位的身份特殊,毕竟都是皇家自己的皇子和公主,不是房玄龄这个做臣子的能够置喙的。

    到了他自己这里,来了个「食邑万户」,作为百官之首的房玄龄可就不能装聋作哑下去了。

    「哈哈,房相,若非异姓封王太过惹人非议,您也好,秦伯伯也好,还有在场的几位叔伯,单凭你们这么多年对大唐的付出,能够给一个王爵会过分吗?」

    「区区万户食邑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只要能让大唐蒸蒸日上、长治久安,让大唐的百姓丰衣足食,就算是更高规格的封赏,在朕这里也能封的出去。」

    李治大声的说道,整个「含元殿」中都嗡嗡地应着回声。

    李治绝对不是在作秀,他作为后世来人,本来就对这些所谓的「祖制」不太感冒,不封异姓王就能保证长治久安了?

    这次所有的破格封赏,都是他一手添加上去的,房玄龄和秦叔宝的「万户食邑」,李治就是想在朝中树立两个典型。

    当然,这样一来,也可能给这二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贞观以来,文臣中长孙无忌的身份和地位更加特殊,而军中

    却是长期以李靖为首的。

    此时李治登基,这样的封赏很显然就是确定了房玄龄和秦叔宝的显赫位置,一个总揽政务,一个总揽军务啊。

    「陛下之胸襟亘古未有,臣房玄龄无以为报,愿继续为我大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再干两百年——」

    老头子激动的,也想过来拜服在地了,却被李治一把给拉住了。

    这老头子还真实在,李治先前送他的「火枣」,就说了能增加寿元两百年,这倒好,直接就要为大唐再干两百年?

    纯臣啊——

    整个「含元殿」中,一片拜谢之声,即便那些没有得到封赏到的,一个个也感同身受,满心满眼的感动,已经琢磨着在自己的职位上该怎样去建功立业了。

    ......

    「轰隆隆——」

    新皇登基,大封群臣已毕,李治刚刚坐到正中央那把龙椅之上,就听到「含元殿」外,雷声滚滚,顿时天就暗了下来。

    这个突然其来的变化,让「含元殿」中所有人都惊呆了。

    要知道,今日是新年的第一天,距离「立春」时节尚有几日,严格来讲现在还算是冬天啊。

    「冬雷阵阵」,在这个年代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在众臣窃窃私语之时,唐皇李治飞身出了「含元殿」。

    「九郎,发生了何事?」

    这个时候,杨婵也从原来的晋王府赶了过来。

    不过,李治正式登基为帝,晋王的封号自然就不复存在了,晋王府索性又改回了原来的名字「丽政殿」。

    「婵儿,你用‘宝莲灯全力护住长安城,我去迎接这‘天罚——」

    李治一脸的庄重,没有多说什么,纵身来到万丈高空。

    「天罚」,即为天道的惩罚,李治却没有丝毫的慌乱,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有想到,还真的就到来了。

    人间帝王不得长生,这是最后一位「人皇」陨落之后,三界中各方大佬利益分割默许的结果。

    因此,即便如秦皇嬴政那样的绝世强者,也终究饮恨中途。

    自打李治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想着猥琐发育,利用自己的「未卜先知」,从大势的缝隙中「搜刮」能够让自己变强的一切机缘。

    好在这二十多年来,他李治这一路走的虽说艰险,却也算是小有所得。

    此次之所以答应李世民继承大唐帝王,一来大唐如今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急需他站出来一扫阴霾,还大唐亿万黎庶以清明。

    二来,此时正值魔族肆虐三界,就连最为忌惮人族的天庭都有些自身难保,此时李治登基或许就是最为恰当的时候。

    虽然,如今李治也不敢确定,这样的情景会不会真的「延续三十三年」,毕竟很多人和事都发生了改变,而他李治就是最大的变数。

    但是,有了魔族这个最大的搅局者,在李治看来正是人族从中攫取机会的时候。

    三十三年?如果操作得当,也许他根本就不需要那么久。

    可惜,让他担心的「天罚」还是来了。

    「轰隆隆——」

    雷声滚滚,长天如幕。

    方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早已看不见了太阳,层层黑云之上,李治能够感觉到这「天罚」的威力,恐怕还要在他所渡过的雷劫之上。

    「破妄金瞳」再起,李治昂首苍天,在滚滚黑云中寻找着什么?

    「你就是‘天罚?——」

    突然,李治大喝了一声,声震寰宇,顿时引得三界中诸多大佬的侧目

    。

    「轰隆隆——」

    「咔——」的一声巨响,似乎天都要炸裂了,透过层层黑云,李治果然看到了一只「眼睛」。

    故老相传,「天罚」来自于一只眼睛,却从来没有人知道,这只眼睛是属于谁的。

    或者说,到底是何人在背后操控着这只「天罚之眼」。

    「天道」?

    这是给出的所有答案中,人们最愿意相信的一个,可惜,李治偏偏就不属于这些人中的一员。

    「天罚」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似乎每次的出现,都是在有人「挑战」上天之时。

    而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天罚」,就是出现在南瞻部洲的「沙丘」,秦皇嬴政死于「天罚」之下。

    这是怎样的一只「眼睛」啊?

    论形状,更像二郎神杨戬的那只天眼,也是竖着的一只「眼睛」,还时不时眨弄两下。

    李治的一声大喝,对方似乎还真就听懂了,眼神中竟流露出一丝的不屑?

    「咔——」

    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