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唐皇再收徒

    第二百二十章 唐皇再收徒 (第1/3页)

    匆匆三年,吐谷浑。

    在时间到达第二个年头的时候,吐谷浑的最后一位国主慕容诺曷钵,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而吐谷浑的鲜卑政权,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国主的丧礼就在城南的「东来寺」中举行,那就是当年吐谷浑举国之力修建的寺院,如今已经成为吐谷浑的佛门圣地。

    不仅万千佛教信徒不远千里前来朝拜,更是吐谷浑皇家卫队秘密的修炼场所,由那位阿来国师亲自统领。

    另外,原本狭长的「伏俟城」也得到了扩建,规模已经有原来城池的两个半大小,轮廓是仿照长安城的样子,却要比长安城小的多。

    慕容诺曷钵国主的过世,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原来那些被魔族残杀过后,幸免于难的慕容一族男子,却在过去这两年里彻底消失匿迹了。

    有的据说是远走他乡,去了东方的大唐择地而居,有的则是离奇的死去,却又无人知道他们究竟死于何种原因。

    好在慕容诺曷钵病逝后,身为一国之后的大唐弘化公主尚在,在阿来国师和宰相狄仁杰的共同扶持之下,弘化公主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吐谷浑的话事人。

    当然,弘化公主最大的「爱好」还是在皇宫里吃斋念佛,这位本就有着不俗文学底子的大唐公主,竟然将手边的佛经悉数注解了一遍。

    慕容诺曷钵逝去,整个吐谷浑除了这个国号以外,就彻底与鲜卑族再无瓜葛了。

    而在这三年当中,宰相狄仁杰展现出了超人的执政能力,吐谷浑无论是在军事、政治、农牧业、商业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更加可喜的是,狄仁杰颁布的优渥条件,吸引了不少来吐谷浑寻求发展的大唐人,纷纷自荐或通过考核进入「伏俟城」中。

    真正有能力者,狄仁杰更是授予其相应的官职,就算是综合能力差一些的读书人,也被安排在「伏俟城」开办了学堂。

    穿唐服、学唐礼、说唐语、写唐字。

    三年时间过去,吐谷浑满朝文武,半数以上已经被唐人占据,就算是剩下的另外那一半吐谷浑人,也是经过学习大唐文化制度,通过考核之后才能再次进入朝堂。

    吐谷浑的飞速发展,可能对大唐的影响不大,却诱惑着整个吐蕃东北部的牧民。

    甚至有些小型的部落,趁着吐蕃境内政局的动荡,无暇北顾之时,偷偷地举族迁徙到了吐谷浑。

    没办法,狄仁杰给出的条件太过优越了。

    不仅免费为这些吐蕃人提供成熟的牧场,更是以吐谷浑政权的名义,承诺他们但凡牧场所出,皆能够被高价收购。

    而对于那些小部落的头人们,狄仁杰甚至为他们在新扩建的「伏俟城」中,免费提供了精美的房舍,适龄子弟更是能够到吐谷浑官办的学堂去免费读书。

    如此种种,可是只有吐谷浑自身的官员们,才能够享受到的权益啊。

    这些吐蕃的小部落,不说那些最普通的牧民,就算是小部落的那些头人们,都不敢说确保每年都能丰衣足食啊。

    如今,进入了吐谷浑,来到了「伏俟城」,他们却过上了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有些聪明的头人,甚至主动交出了自己族中健壮的奴隶,只身带着家人们入驻了「伏俟城」。

    更有一些孔武之辈,通过层层考核,加入了吐谷浑的新军之中,获得与吐谷浑人、唐人一样的待遇。

    有了这些人和部落的投效,三年时间,狄仁杰没有耗费一兵一卒,吐蕃东部、北部偌大的一片疆土,已经成为了吐谷浑的实际控制区。

    三年时间已过,整个吐谷浑一片欣欣向荣,而

    民风、民俗也逐渐向着大唐靠拢,这个时候,弘化公主突然提出想回归大唐。

    「贵人,哀家自觉留在这里已无大用,离开大唐也数十年了,如今吐谷浑国主已去,而哀家那可怜的两子一女也惨死在魔族之手。」

    「哀家比不得贵人有神通妙术,年过五旬垂垂老矣,我大唐讲究叶落归根,哀家想要回大唐了,不知贵人......」

    这位「贵人」也真是够可以了,三年多了,这位可怜的弘化公主,愣是不知道此贵人的名姓。

    「好吧,既然你想回去了,本宫也就不再留你。只是你乃吐谷浑的王妃,又是我大唐的公主,这该有的排场,本宫自然不能亏待了你。」

    「不过,希望你回归大唐之后,对于吐谷浑的一切,该说的说,不该说的,本宫希望弘化公主一辈子就烂在肚子里吧。」

    吐谷浑已经稳如泰山,的确不再需要这位弘化公主来撑场面了,原本弘化公主提出归唐,这位贵人眼中还闪过一丝杀机。

    后来细想了一下,就再次恢复了正常。

    她不仅要放这位弘化公主回去,更要派出庞大的使节团到大唐、到长安去,风风光光地来一次国拜。

    「哀家明白,虽然贵人不曾透露姓名,也不曾道明同大唐的关系,但是哀家却能够看出来,贵人在吐谷浑的所作所为,都是对大唐有利的,或许贵人在大唐的身份比哀家还要尊贵百倍......」

    许是马上就要离去了,看着这个比自己年轻不少的「贵人」,弘化公主眼神中透露出耐人寻味的光芒。

    果然,皇家的女人没有一个简单的角色,即便这个人在大的变革面前,毫无反抗的余地。

    那贵人倒是被弘化公主这番话给惊到了,不过,恰恰是因为听到了弘化公主这番话,她的心反而更平静了下来。

    离开大唐快七年了,小太平也长到了六岁,长安城屡屡在她的梦中出现,她却不知道那里这几年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从来自大唐的那些客商和学子口中,得知大唐这几年也是发展迅猛,内有一杆佐世朝臣殚精竭虑,外有忠勇将士镇抚边疆,大唐依然是人族最大、最强的国度。

    只是,听说大唐之主已经好几年不曾露面了,但凡有大型的祭祀活动,多是退隐的太上皇李世民带着小太子在张罗着。

    唐皇李治,又到哪里去了呢?

    吐谷浑要想彻底吃掉吐蕃,单凭这几年的积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这位贵人打算同大唐做贸易,她在大唐经营了那么多年,花费多少心思拿下来的关系,似乎也该动一动了?

    那是一个明媚的午后,吐谷浑的使团要出发了,车马人群、商团护卫,兼有上好战马五千匹,牛羊数万只,绵延出数十里地去。

    吐谷浑有几处天然的牧场,比起大唐来,那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这五千匹战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拿到长安城去,随便一匹都能卖得五百两纹银,那可是五千匹啊!

    可是,那位贵人给使团的命令却是,一匹战马都不准收钱,这是她给大唐国主的贺礼。

    大手笔啊——

    有那没远见的官员听说之后很是不解,他们不敢前去「明堂」让贵人解惑,却也有人问到了当朝宰辅狄仁杰那里。

    狄仁杰笑而不语,内心对贵人和唐王李治的关系,就更加好奇了。

    使团出发之日,也是弘化公主离城之时,而弘化公主本身就是这次使团名义上的主使。

    「伏俟城」中还是有不少当地的百姓前来相送,毕竟在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心中,这就是他们最后的王后啊。

    使团人员的配备也很有考

    究,有拜会长安朝廷的吐谷浑官员,有促进通商的吐谷浑商队,还有部分佛教随行人员。

    当然了,这些都是明面上的,暗地里,派出数十人专门伺候和保护弘化公主的,这些人会长期留在大唐,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这三年下来,吐谷浑效仿大唐的「丽竞门」,也建立了一个机构,名字叫做「梅花内卫」。

    由那位贵人直接统领,连狄仁杰都不是太清楚,此机构的人员架构和来源,倒是阿来国师在里边担任总教习一职。

    此次吐谷浑使团出访大唐,「梅花内卫」成为最关键的核心所在,超过机构半数的人,或前或后,相继随行前往。

    「怀英啊,咱们的使团已经出发了,他们会将吐谷浑的优渥条件散布出去,你就着手准备招募来自大唐的人才吧。」

    「切记,无论文武、不讲出身、不计过往,只要对方有一技之长,统统都可以招到吐谷浑来。」

    「有愿意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