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厦将倾时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厦将倾时 (第2/3页)

拉山的五万吐蕃大军,突然一夜之间全部撤走。」

    「此事,‘丽竞门已经再三核实、确无虚假,并且他们已经占据了吐蕃原有的营寨位置,不知此事诸位如何看待?」

    等军中三位大佬都看完之后,那份密报再次回到了李沉香的手中,他向左右看了一眼,才当众宣告道。

    「什么,怎么会这样?吐蕃人都撤

    走了?——」

    「此事会不会有诈?唐古拉山防线一失,吐蕃大军将再无天险可守,他们的大论难道脑子坏了不成?——」

    「以末将看来,其中必然有诈,不可不防也——」

    「哈哈,太子......那个大帅,此乃天欲我大唐成事也,当速速发兵前往——」

    ......

    好家伙,李沉香的话音刚落,这中军大帐就热闹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各自诉说着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李沉香则静静地坐在那里,甚至面带微笑地看着帐中的众将,一言不发。

    自从在长安的「大明宫」得到诏令,李沉香进入军营以来,已经过去两年多了。

    尤其是这大半年以来,有狄仁杰这位当世智者陪侍在侧,李沉香真是长进了不少,单单现在这份沉稳的气度,就不是普通十三四岁的少年人可比。

    「樊帅,您怎么看?——」

    樊梨花再入军营,却已经今非昔比,只是她依然挂着吐谷浑大军的帅印,也该在中军帐坐一把椅子。

    可惜,薛丁山都站立在一旁,她也不好意思安坐,索性就随着薛丁山一起,站在众将群中。

    「回大帅,以末将浅见,如果‘丽竞门所传回的军情不假,想必是逻些城出了大问题,否则那五万吐蕃大军,断没有自己撤走的道理。」

    「大帅可令‘丽竞门继续向西侦探吐蕃大军的东向,同时,我等也应该循序跟进,甚至......」

    说到这里,樊梨花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

    「哈哈,这是在中军议事,自可畅所欲言,樊帅无需有任何的顾虑。」

    听到樊梨花连说两点,都同李沉香所思所想极其吻合,却又停了下来,李沉香以为她有些顾虑,就主动鼓励道。

    「大帅,末将的意思是,如果可能,我军是否应当派人潜入逻些城?只是此事太过凶险,所以......」

    两军如今的态势,在重返军营这三四天里,樊梨花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毕竟是做过三军统帅之人,对有些事情还是有着天然的敏感度。

    逻些城,那是整个吐蕃最为神圣,也是最为神秘的地方。

    自从松赞干布继位赞普以来,通过一系列的征战,陆续平定了吐蕃各处,连西部最大的对手「羊同」,都彻底臣服在松赞干布的脚下。

    而逻些城,就成为了松赞干布永久驻跸之处。

    任用吐蕃第一智者禄东赞为大论,向大唐学习,发展农牧业生产,推广灌溉。

    命人制定文字,颁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处理赞普王室与世家贵族、诸小邦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颁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有远见卓识的松赞干布,更是多次派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

    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亲至柏海,迎娶大唐宗室之女文成公主,而他自己更是被大唐封为驸马都尉和西海郡王。

    这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人,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治,都对其推崇备至,李沉香耳濡目染的多了,自然也印象深刻。

    只是,到了吐蕃境内之后,他才真正感觉到逻些城的过人之处,甚至说感觉到了逻些城的可怕。

    他并不是没有派人前往逻些城,只是进入逻些城之人,到现在为止无一生还。

    就连「丽竞门」之中的精锐,都折损了三十余人,很是让李沉香心疼了半天。

    「沉香太

    子,樊帅所言也不无道理,即便逻些城是龙潭虎穴,我等也应该再次派人前往,只是所派之人当慎之又慎,宜精而不宜多也。」

    樊梨花离开军营大半年,很多内情不是太清楚,狄仁杰却了如指掌。

    只是,如今局势大变,原本以为会对峙上一段时间,对方却冷不丁全军撤退了,倒是让唐吐联军的计划落空了。

    「狄先生所言甚是,此一时彼一时也,这逻些城是必须要去的,只是派人前往呢?」

    李沉香也不是迂腐之人,对于樊梨花和狄仁杰二人的建议,其实心中已然赞许。

    他本来有意亲自走一趟,毕竟他也有着「太乙玄仙」中期的修为,又有「山河社稷图」这样的先天至宝傍身,若要选前往逻些城的人,李沉香还真就算是不可多得之人。

    只是,就他三军主帅的身份,又是大唐的太子,真当众提出来,恐怕所有人都会反对的。

    「大帅,狄军师,既然是梨花提出来的建议,不如就让梨花前去吧?多则三日、少则两天,梨花必然将逻些城中的虚实探听明白。」

    看到李沉香和狄仁杰面露难色,樊梨花焉能不明白其中必有蹊跷。

    只是现在形势紧迫,除非愿意无所事事地等下去,否则逻些城之行是必须走的。

    「太子殿下,末将愿陪梨花走这一趟,以我二人之力,就算是遇到什么危险,想来也能够全身而退——」

    这时候,薛丁山也站了出来,高声请令。

    薛丁山「太乙玄仙」中期,樊梨花更是「太乙金仙」后期,此二人在整个唐吐联军之中,修为境界也名列前茅。

    如果倒退大半年,那时候的唐吐联军,这二人甚至还是军中的扛鼎之人,如今联袂请令前往逻些城刺探军情,似乎也算是不错的人选。

    「好吧,既然二师兄和师嫂愿意走这一趟,沉香自然举双手赞成。」

    「不过,这逻些城中必有高人坐镇,就算是遇到了杨藩的那位师尊,也是位棘手之人,师兄、师嫂最好能变化成吐蕃人的形象才是。」

    李治当年从孙悟空处得来的「七十二般」变化,自然也传给了自家的儿女和徒弟,李沉香也好、薛丁山也罢,也算小有所成。

    「太子殿下放心,我二人自是晓得,告辞了——」

    薛丁山和樊梨花双双抱拳,冲着大帐内众人点头示意,然后转身离去。

    ......

    逻些城,一处普普通通的住宅里。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房间里没有点灯,却传来一声低、一声高的交谈声。

    「师尊,您可知将前线五万大军悉数撤离,这到底是谁的主意?」

    原来,屋中有两人在座,一位正是吐蕃的军中大将杨藩,另一位自然是他的那位神秘师尊。

    看来,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