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七章 预算开支

    一三七章 预算开支 (第2/3页)

说,这三百倾的人,纳了一千倾的税,那么另外七百倾,税都哪了?」

    杨铭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听明白了杜如晦的意思。

    荆州各地

    关于田亩的问题,他不是不知道,老百姓手里几乎没有足额田,有些是因为地域问题。

    比如地处北方山地的郡县,人口多,但田亩少,所以本就不足以分配。

    但是巴陵郡是产粮大郡,内有洪湖,可谓鱼米之乡,田亩绝对够分,官府肯定是多拿地了,世家也瓜分不少,但是你们让这三百倾的农户缴纳自己的赋税不说,还要替你们补税,而且还是以三补七,这也玩的太过火了。

    你们特么的这么强加赋税,一旦激起民愤,老子跟上边怎么交待?

    「查!你亲自带人去查,先清查巴陵郡田亩总额,然后再查这些田的归处,无论牵扯到谁,都必须给我查清楚。」

    杜如晦愣在当场。

    本来他以为杨铭的第一步,应该是将巴陵太守高璥叫来询问后,再做定夺,没想到杨铭直接便让自己去查,明摆着不给高璥脸。

    虽说杨铭的吩咐中说,无论牵扯到谁,都要查清楚,但是杜如晦还是不明白这个尺度该有多大。

    官府的公廨田查不查?世家又该怎么个查法?

    于是杜如晦小心问道:「从上到下都要查?」

    杨铭顿时皱眉:「你听不懂我说的话吗?」

    「下臣明白了,」杜如晦赶忙点头,心里也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也就是宗室才有这么大的魄力,换做其他人,多少都会给一郡太守留点面子,毕竟能做到这个位置,后面怎么可能没人。

    不给郡守面子,总还是要给后面的人一些面子的。

    查就查,反正惹出事来,有你给我顶着。

    第二天,杜如晦便在元文都那里拿了批文,带着总管府两百卫士去了巴陵郡。

    他现在还不知道,他这一走,会给杨铭捅出一个天大的篓子。

    ......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就要年底了。

    各州郡衙门要开始算总账了,今年的赋税一共收上来多少,都会在年底封存入库。

    然后他们这些地方官会集中来江陵,与杨铭讨论明年的开支情况。

    开支,就是讨论怎么花钱。

    各府库的钱,就在那摆着呢,谁不眼红,谁不想多找几个项目,好能多批一点款项。

    这些,都是杨铭负责上报的,然后户部审核上呈御览,通过的款项就会披红,不通过的,老老实实的封存进国库,贴上封条,谁他么敢撕,要谁的命。

    荆州地区有两个国库,一个在江陵县城,一个在江夏县城,负责看守国库的,是太府寺下派到地方的专员负责,杨铭管不了人家。

    十二月十日这天,荆州地区二十二位主官,全部抵达江陵县,只等杨铭召见。

    总管府的仆役忙活了一天,准备酒菜肉食,并且在每位主官的桌前都摆放了笔墨纸砚。

    第二天一大早,二十二人进入总管府后堂,开始议事。

    首先是杨玄感,只听他将江夏(鄂州)地区赋税账目一一陈述后,说道:

    「明年鄂州,除了日常开支之外,只有两笔大开支,一个是江夏码头需要修缮,还需增加十条官船,这一项的开支,约为二十三万贯,另一项,是城内需再修一座佛寺,这是太常寺交待下来的,用钱二十八万贯,除此之外,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