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七章 燕国后裔

    一六七章 燕国后裔 (第2/3页)

,返回屋子。

    “好了,你也回去吧,”杨铭将裴淑英劝走之后,叫来婢女阿七,问道:

    “姑娘这几天,犯病严重吗?”

    姑娘,是杨铭对独孤凤儿的称呼。

    阿七道:“自打来了荆州,姑娘的情况好转许多,尤其是每次殿下探望过后,姑娘三两天都不见发病的。”

    “很好,”杨铭点了点头,抚摸着跪在自己身前的独孤凤儿,道:“不要让她闲着,偶尔也带去后园让她耍耍,透透气。”

    “奴婢知道了,”阿七知机退下。

    杨铭微笑着捧起独孤凤儿的脸蛋,柔声道:“以后不要乱来,更不要伤人,因为这里没有人会伤害你,知道了吗?”

    独孤凤儿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杨铭完全不懂她的意思。

    这丫头是真厉害,都瘦成这样了,四个精壮卫士都降不住她,怪不得祖母这么多年,都没让他见一见独孤凤儿,应该是怕自己被吓到,不愿娶她。

    只要杨铭待在这里,独孤凤儿就表现的很正常,除了还是不说话之外,其它方面,已经比杨铭初见她时缓和了很多。

    以前听杨约说起过,独孤凤儿犯病的时候,会说一些奇里古怪的话,可是自己从来没有听她开过口,这丫头以后不会连说话都不会了吧?

    安抚了半天,杨铭想要脱身离开,却被对方抓的死死的,没办法,看样子不把她哄睡,是别想走了。

    于是杨铭耐心的教她学说话,

    “啊,看我口型,啊......”

    独孤凤儿眉头皱起,表情奇怪的看着杨铭。

    杨铭又道:“妈妈,妈妈,妈妈,你跟着我学啊?我知道你能听懂我的话。”

    独孤凤儿抿了抿干裂的嘴唇,笑意古怪。

    这没法教啊,她不张嘴,

    婴儿学语不都是从妈妈爸爸开始的吗?所以杨铭打算从最基础的教起。

    “爸爸,爸爸,爸爸......”

    ......

    一个时辰后,或许是独孤凤儿觉得杨铭太过无聊,睡意上涌,趴在杨铭腿上睡着了。

    将对方抱起放上床榻,杨铭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是教不了她了,以后爱谁教谁教吧,我唾沫都干了,她死活就是不张嘴。

    接下来的日子,杨铭会带着杨茵绛等人,离开总管府,策马到郊外游玩一番。

    裴淑英也是北方人,没见过长江,所以执意要乘船,欣赏两岸景色。

    总管府的事务,都有人操持,所以杨铭不担心,既然裴淑英这个旱鸭子喜欢坐船,那就干脆顺江而去,到襄阳瞧一瞧。

    他还没有见过那个叫沉渠的,既然用他,自然要让对方清楚,你吃的是谁的饭。

    结果大船刚到江夏码头,就被江陵郡太守慕容三藏给拦住了。

    他是怎么从江陵跑到江夏的?

    带着疑问,杨铭让后者登船。

    慕容三藏一副苦瓜脸,将一封吏部的文书呈给了杨铭,随后哀求道:

    “殿下要给下臣做主啊。”

    这封信笺上的内容,是问罪,说是慕容三藏当年跟着韦洸平定岭南的时候,滥杀平民,谎报军饷,现在被人告发了,吏部那边让他回京一趟,跟刑部解释清楚就好了。

    杨铭看完信之后,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完全就是找茬嘛。

    尚书省一贯的做事风格就是这样,先把事情往小了说,让你放心返京,只要你敢回去,还调查个屁啊,直接就抓了判刑。

    慕容三藏是老江湖,心知此去凶多吉少,所以他兵分两路,先是派人送信给民部尚书韦冲帮忙求情,而他这边,则赶紧找到杨铭,想让杨铭帮他先拖着。

    他以前是跟着韦洸混的,韦洸是韦冲的亲二哥,韦洸死了以后,慕容三藏仍和京兆韦氏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

    后来韦冲上位之后,他就投靠了韦冲,仍是依附在韦氏的庇护之下。

    杨铭的二哥,豫章王杨暕,是韦冲的女婿,所以慕容三藏心知杨铭会帮他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因为杨铭觉得有点蹊跷,他是荆州总管,江陵郡是他的辖地,吏部那边想要动慕容三藏的话,理该先跟他打个招呼。

    现在招呼都不打,就让一郡太守返京,配合调查,明摆着是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吏部,敢不把杨铭放在眼里的,也就是柳述了,其他人不可能跨过杨铭,直接动慕容三藏。

    他还真是挺把自己当回事啊,这才得宠几天,就这么目中无人了?

    杨铭做事也很果断,直接让徐景拿来笔墨,提笔写下四个字:“查无此事”。

    然后盖上总管府的大印,连同吏部那封文书一并交给徐景,道:“派人送到江夏官驿,让他们加急送往京师。”

    慕容三藏就在一边看着,他没想到杨铭这么仗义,直接就把吏部给拒了。

    这明摆着是在保他,吏部那边收到信之后,肯定会放他一马。

    慕容一脸感激道:“下臣拜谢殿下大恩。”

    杨铭笑了笑,抬手示意他坐下,问道:“滥杀士卒,私吞军饷,有没有这回事,你实话实说。”

    “有!”慕容三藏到底是混了这么多年,知道什么时候该说真话,

    “当年下臣跟随襄阳公(韦洸)招抚岭南,连番遇挫,岭南乃蛮荒之地,夷狄聚众作乱,遍地叛贼,他们皆为当地世居部族,妇孺童子皆可为兵,当年我们因此吃了大亏,帐下士卒多遭伏杀,后来襄阳公认为,怀柔手段对这些蛮子是不管用的,于是召集大军,但逢夷寨直接放火烧山,此举确实杀戮过重,有伤功德。”

    “虽有滥杀之嫌,但蛮子本就是无教化的野人,跟他们讲礼仪道德是没有用的,这件事情当时也是如实上报的,至尊并没有觉得不妥。”

    “至于谎报军饷,也确实有过,将士客死他乡,如果不加重恤,又有谁愿意深入蛮荒之地,出生入死呢?所以我当时和襄阳公合计,谎报杀敌数量,从朝廷那边多弄了点赏钱,给将士们分发了......”

    慕容三藏这番解释,可信度还是可以的,但杨铭知道,对方肯定也私藏了一些。

    这很正常,见不得光的事情,是永远都不能说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