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章 霍邑丢了

    一九三章 霍邑丢了 (第2/3页)

    杨广叹息一声:“容朕再想一想。”

    杨约点了点头,缓缓退了出去。

    .......

    八月末,

    屈突通回来了,

    他根本没有见到杨谅,也没有到达晋阳,而是在清源县(山西平遥)便直接折返回京。

    因为他注意到,晋阳方向有大军调动,押送粮草的车辆一眼望不到头。

    私下派人查探后,屈突通当时就腿软了,各州、郡、县并不在服役阶段的平民,已经应招返回军府。

    路上所遇乡镇,全是给丈夫儿子送行的家卷。

    这是要出大事。

    朝廷并没有在并州征兵,而汉王如此大规模调动军府,很有可能是要造反了。

    他知道,自己眼下再去晋阳,等于羊入虎口,八九不离十会被砍了祭旗。

    但是一开始,他还不敢回去,因为他此番是奉旨召汉王入京,连汉王的面子都见不到,回去没法交代。

    于是他带领禁卫乔装打扮,分散打探消息,直到确定无误之后,才返回了大兴。

    在他回来的同时,蒲津关那边也有军情送到,说是探查到有晋阳方向大军开拔,正朝着霍邑挺进。

    霍邑是蒲津关北面门户,霍邑如果丢了,蒲津关就得完蛋。

    而蒲津关,又是关中以东的最重要门户之一,它丢了,并州之军便可顺利进入关中。

    杨广临时召集诸臣,紧急商讨防御之事。

    贺若弼皱眉道:“一张纸,两张纸,客量小儿做天子,此童谣,已昭示汉王谋反之心,陛下应立即部署平叛事宜。”

    这首童谣,是屈突通带回来的,如今在并州地区颇为盛传,这句童谣当中,问题出在“客量小儿”这四个字。

    汉王杨谅,小名益钱,但是他有个乳名,叫阿客,正好对应了四字当中的客。

    而杨谅的谅,与“量”又是谐音,加上他又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所以客量小儿,指的就是杨谅。

    童谣这种东西,是用来湖涂老百姓的,朝堂诸公心里都很清楚,这是杨谅故意在民间传播,给自己造势。

    杨广默不作声,聆听着诸臣之间的谈论。

    他是最后那个拿主意的人,所以没有定论之前,他不会说话。

    而军报则是一封接一封的,被直接送入大兴殿,几乎每隔半个小时,就有军情送到。

    现在谁都不会怀疑,杨谅是真的反了。

    因为刚有军报说,蒲津关的门户霍邑,已经丢了,朝堂瞬间哗然。

    霍邑,隶属于晋州,也就是山西临汾一带,如今霍邑不守便丢,不用说,是晋州刺史出了问题。

    霍邑一丢,紧接着就是河东县了,河东县往西,才是蒲津关。

    所以很多人眼下,都在盯着杨铭脸上的表情变化,他是河东王,他的王府还在河东县呢。

    杨铭着急,是肯定的,虽然杨坚驾崩之后,他第一时间便嘱咐李靖,务必加派河东与蒲津关的驻兵。

    但是史书记载,杨谅造反,共领军三十万,单是针对蒲津关的,就有八万。

    李靖就算提前察觉军情,临时征召也不过就两万人左右。

    现在的朝堂,对杨谅大军动向,如同盲人摸象,逼近河东的叛军,主帅是谁,他们都还不知道。

    杨谅这个并州总管,和秦王俊当年的并州总管,可不一样,而且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