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章 乱战

    一九六章 乱战 (第2/3页)

 断了一座浮桥,不会影响渡河速度,因为有督战队,士卒只需明白一点就好,那就是听话。

    不听话的,当场就砍了。

    对岸方向,也有数不清的家卷仓皇而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河东县官员的家卷,里面说不定有红拂女,不能不保,所以还得临时调派船只将他们接回对岸。

    直到夜晚降临,大军仍在渡河,浮桥断了七座,这已经很好的结果了。

    数不清的民夫,也在官府的督促下,紧急修葺浮桥,死者不计其数。

    这个时候,杨铭就需要过河了,他是大元帅,不能最后才走,因为他得早点过去,指挥大军。

    史万岁渡河之后,迎头便撞上了裴文安麾下的一支先锋军,人数几何,短时间内估不出来。

    他这边虽然来不及布阵,但史万岁还是果断将大军分散,以三团为一军,也就是九百到一千人,直接就跟叛军干上了。

    场面形势,非常混乱。

    而史万岁则是领着自己的部曲近卫,共三千人,趁乱沿着道路直扑蒲津关。

    他清楚,后方援军正在源源不断的渡河,自己不能被身后这支叛军拖住,必须及早支援李靖,否则蒲津关一丢,他们想退都退不回去。

    别看他只带着三千人,这三千人,可都是他的亲信,而且扯着太平公的旗号,许多小股叛军一见到史万岁的大旗,都不敢上前了。

    武庙七十二将,大隋只有四人入选,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

    史万岁一辈子都在打仗,在大隋军中威望极高,杨谅的叛军当中,很多都是史万岁的老部下,不少士卒都曾跟着史万岁打过突厥。

    所以他们一见到太平公的旗帜,心里就发虚。

    史万岁的先锋军两万人,先过的河,接下来是杨铭的中军三万人,有打着秦王旗号的,有打着越公旗号的。

    郭衍和长孙成殿断后。

    一过河,就是大战,群山腹地,两边都摆不开阵势,只能是一味瞎打。

    杨铭带着自己的亲卫及杨素本部,共两万人,直奔蒲津关,剩下的人,则是分散开来,阻挡叛军逼近渡口。

    渡口到蒲津关,三十里,跑步行军,能特么累死,只能是跑跑走走,还需要应付周边突然冒出来的小股叛军。

    几乎所有叛军,都是冲着打着越公旗号的方向杀去,杨铭这边毫无压力。

    .......

    裴文安,是知兵的,出身好,读过兵书,而且他老家就在河东,所以对周边环境还是熟悉的。

    有斥候来报,说是蒲津关后方,发现了太平公史万岁,越公杨素,以及秦王的旗号。

    前两个很好理解,秦王是什么鬼?

    他不是死了吗?死鬼也能带兵?

    “再探,查清楚秦王部,由谁统帅。”

    裴文安麾下八万大军,已经分出四万人,四万人又分为五路,绕过蒲津关,直逼渡口方向,以延缓对方援军渡河。

    他自己则亲率剩下的三万主力,在蒲津关外的几个地区,与李靖的大军展开全面厮杀。

    少了的那一万人马,说出来有点丢人,攻打河东县,折损在那了。

    他也没有想到,河东县那个守将那么厉害,能给他造成这么大的伤亡,打听之下才知道,是特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