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五章 东京洛阳

    二零五章 东京洛阳 (第2/3页)

    “陛下容臣禀奏。”

    杨广点头道:“既是议事,当无话不说。”

    杨雄拱手道:“先皇成大业于关中,俯瞰天下九州之地,北有突厥,西有西域诸国,加之南蛮之地,莫不称臣,京师建成不过二十一年,国祚稳固,百业兴隆,纳帝王之气,积山河形势,成王霸之业,洛阳居中原腹地,乃前魏元氏苟居之所,怎堪与大兴相比?”

    这话一出,朝堂的姓元的不高兴了,我们老家在洛阳,怎么就成了苟居了?

    别忘了,我大魏当时的国都就在洛阳,那个时候,还没有大兴,长安也什么都不是。

    杨广点了点头,道:“朕欲定都,实为陪都,自不能与大兴比较,卿不必计较孰轻孰重,大兴乃我杨室立业之地,永不变更。”

    杨雄又道:“陛下重修洛阳,臣完全支持,只是定都一事,事关重大,需从长计议。”

    这一次,杨广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将目光投向裴矩:

    “世矩跟众卿讲一讲,以解疑惑。”

    这话一出,人人都知道裴矩是早就知道这事了,而且赞成定都。

    裴矩站出来,徐徐说道:

    “此番汉王叛乱,山东地区(太行山以东)响应者众,我王师虽已东进,然叛乱至今未消,京师居于关中腹地,鞭长莫及,然我大隋精锐,皆在关中,如果今后山东再起大乱,难道还从关中调兵?”

    “朝内诸公,手握军功者不在少数,当知远水难解近火,此番并州之乱,若不是秦王长驱直入,占据先机俘获反王杨谅,一旦战事拖延,导致河北山东叛军坐大,进中原、入关中而威逼京师,诸位觉得,洛阳重要吗?”

    韦冲站出来,皱眉道:“我京师东南,有潼关天险,岂是中原反贼说进就进?”

    裴矩笑道:“惶惶史书,从中原入关中者,不胜枚举,尚书该知道的。”

    韦冲又反驳道:“我关中子弟,乃天下精锐,莫不能挡,岂是史书那些庸蠢之人可比?”。

    他这句话,显然有点胡搅蛮缠了,杨素和高颎这类久经沙场的大老,自然知道,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地方。

    一旦失去中原,关中连粮食都做不到自给自足,能抗多久都是个问题。

    裴矩则是懒得反驳韦冲,继而看向杨素,道:

    “开皇年间,关中大旱,先皇率关中百姓东出潼关,往洛阳就食,前尘往事历历在目,中原地区乃天下粮仓,陛下定都之举,也是为稳固关中,给京师再设一道东面屏障,越公该能理解陛下一番苦心。”

    杨素当然清楚这些,所以他赞成重修洛阳,但是定都,牵连太大了。

    既然定都,皇帝自然会过去,虽不会常年待在中原,但势必影响朝堂结构。

    比如说,皇帝迁居东都,那么就会从大兴带走一拨官员,留下一拨官员,而留下的这些人,势必会与皇帝的关系越发疏远,从而不被重用。

    被带走的,也都是关中人,大家也不愿意离家那么远。

    而皇帝住进洛阳之后,势必会再招募一些处理政务的官员,就会导致中原一带,甚至是山东地区的世家借势兴起,威胁到关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