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零章 十六条草案

    二一零章 十六条草案 (第2/3页)

东官府帮忙,征调水车保障民夫饮水,当然了,也需要长平郡自己解决一部分,比如多开凿一些深井,开挖一些饮水渠,还有蓄水池用于积蓄雨水。

    五十万人吃喝,能把山吃空,水喝断,大隋可没有那么多饮水工程,老百姓吃水,一

    靠周边水源,二靠雨水。

    三,以畜力替代一部分人力,主要体现在运输方面,这就需要大量征调骡马,元文都他们的意思,每二十家出一骡(驴),每三十家出一牛。

    骡驴牛,都是需要老百姓自己想办法解决,或是凑钱买,这尼玛的,不赚钱还得往里搭钱。

    既然是买,从哪买呢,当然是地主商人,豪门贵族。

    杨铭针对这一点,略作修改,改为由地主和贵族们提供骡驴牛,这样一来,杨铭就会得罪很多人,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四,从民间招募大量懂得医术的医者,但凡懂点皮毛,都要招募,

    杨铭还专门点名一个叫孙思邈的人,让这个人负责主持,太医署那边,出几个医生(学医的生员)做为孙思邈的副手,负责长平郡劳工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一点,颇让元文都等人感到惊讶,他们没想到,杨铭堂堂亲王,竟然这么在乎劳工的命。

    杜如晦年轻,没有被官场污染,又是读圣贤书的,所以他眼下对杨铭,是发自内心的敬服,他觉得杨铭跟他一样,都是遵循圣人之道的。

    至于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开皇初年,担任过国子监博士,但后来称病隐退终南山。

    这个人因为名气太大,所以杨铭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打听过底细,原本以为用不上,结果现在派上大用场。

    他要是不肯出山,杨铭会派人把他绑到长平郡。

    五,在长平与洛阳之间,每三十里,修建一座临时的行栈,负责保障运输队伍的饮水休息。这项工程不大,作用却非常大,每所行栈,都要备足食物、饮水、马料、医者,兽医。

    六,......

    .......

    十二条方案,草草落成,众人一直商议到深夜,查漏补缺。

    大家都很兴奋,一回京便能参与到这件大事当中,所以他们也都是不遗余力的在帮着杨铭出主意。

    至于挖窑烧砖,这方面的人员损耗,几乎不可避免,只能尽量派人监督他们安全生产。

    离开官署之后,杨铭便去了窦彦的家。

    ….

    可惜对方今晚不在家,而是住在皇城官署,于是杨铭又返回了皇城,他要不是亲王,大晚上的还真就进不去。

    工部衙署,窦彦仍在秉烛处理公务,听说杨铭要见他,顿时拉下脸来。

    摆着一张臭脸请杨铭坐下之后,他一声不吭,只是独自泡了一壶茶,单手给杨铭推过去一杯。

    杨铭这次来,就是来说软话的,只要能达成目的,减轻山西百姓的伤亡,服个软算特么多大点事啊。

    「今早在朝会上,本王语气是重了些,文同(窦彦字)还在生气?」杨铭笑道。

    「怎敢?」窦彦语气冷澹道:「窦某不过一介侍郎,岂敢与秦王置气。」

    「没生气就好,」杨铭直接取出那份草桉:「那咱们谈正事吧。」

    嗯?你跟我打马虎眼呢?我生没生气你看不出来?

    窦彦一脸的无奈,不过他确实消气不少,毕竟人家屈尊找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