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章 千秋大业

    二一二章 千秋大业 (第2/3页)

之策,想来今次营造东京,伤亡会大大减轻。」

    这次减轻,没用,因为还会有下次。

    东京洛阳,不过是基建狂魔杨广同志上马的第一个工程,接下来的隋朝大运河,才真是特么的要老命了。

    所以杨铭必须让洛阳开个好头,有了十六条草桉的基础,才能在

    后续的工程中加以完善,进一步的减轻百姓压力。

    开凿广通渠,役丁百余万,开凿邗沟,役丁十余万,开凿永济渠,征发壮丁一百万,修长城,一百多万,开凿驰道一百万,三巡江南,三征高句丽.......

    以大隋人口4600百万计算,刨除老弱妇孺残疾,那么壮丁应该有一半左右,也就是两千多万,连续上马工程,一下子死好几百万劳动力,这尼玛不是开玩笑?

    万事开头难,所以杨铭认为,营造洛阳,必须要将劳工伤亡减轻到最低,这是一个态度。

    这个态度,需要他在朝堂上,众人面前,明明白白的摆出来。

    所以他才会对窦彦那么强硬,就是要摆一个姿态给别人看。

    他今天见杨素,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朝中几位大老,能秉持一样的态度,就有可能迫使老爹杨广,不要那么激进。

    杨广是皇帝,相比朝中诸臣,他肯定更为爱惜民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哪个皇帝天天想着弄死老百姓,要不然他这个皇帝给谁当?

    历史上,之所以修洛阳死那么多人,一是工期太紧,杨广逼得,二是杨素。

    杨素为了按时交工,滥用民力才导致了巨大伤亡,就像当年的仁寿宫,要不是高颎捅出来,杨坚夫妇根本就不知道死了那么多人。

    但杨素懂得迎合上意,所以没受处分,反而得到嘉奖。

    「洛阳营造,还需仰仗越公,诸般事宜,我只为辅助,能少死人就少死人。」

    态度很明确,意思是在杨铭这里,伤亡是第一位,其它都是次要。

    老爹说一年就一年吗?我一年把皇宫给你修起来行不?你先住着,其它的慢慢来。

    杨素也大概明白了杨铭的意思,人家多少有点暗讽他以前修仁寿宫的事情。

    那时候死了好几万,高颎在朝会上纠缠不放,几个月都不消停,好在二圣满意,所以事情才被压了下来。

    杨铭体恤劳工,那么工期势必延误,好在自己只是副监,这个锅他可替杨铭背不了。

    当然了,杨铭心里也清楚,像杨素这种高门大阀出身的,其固有的观念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尽力压着,不要让他乱来。

    ….

    让对方知晓自己的态度,做事情也会收敛一些。

    三人聊了很久很久,杨素和杨约已经忘记皇帝杨广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后来才反应过来,杨铭已经喝了超过一斤的酒,于是杨素赶紧罢手,借称疲乏,需要早点休息,然后派人将杨铭护送回去。

    不过杨铭今晚真的没有喝多,但醉意肯定是有的。

    ........

    翌日,长公主府,

    「姑母,杨约已经康健,等过完年,您可以收拾他了,」杨铭跟在杨丽华身后,在园中闲逛。

    今天天气回暖,躲在家里好多天不出门的杨丽华,想着来园子里透透气,闻言笑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