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八章 年年有贪官

    二一八章 年年有贪官 (第2/3页)

 其中含嘉仓位于皇城东北角,回洛仓位于城外东北方向十来里的一座村庄边上。

    至于兴洛仓就远了,位于巩县东南,洛河与黄河汇流处,因是洛水入黄河之口,所以也叫洛口,这里有中原最大的一座码头。

    只看兴洛仓的位置,就知道开挖通济渠的事情,杨广早就谋划很久了。

    兴洛仓顺着黄河往东五十里,就是通济渠的荥阳郡板城,这里从曹魏时期,就是黄河上一座

    重要渡口。

    杨广这是早就计划好了。

    宇文恺点头道:「就按殿下说的办,等到洛阳建成,再开挖其它粮窖,也不迟。」

    当然不迟!

    因为按照图纸上看,单单一个回洛仓,就有仓窖220座,整个粮仓的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那么大,总的储备粮食,后世估算为3.55亿斤。

    当下的大隋,超大型粮仓,有四座,分别是:

    京兆地区,距离京师不远,渭水以北的永丰仓,

    黄河下游,距离洛阳两百里左右的黎阳仓。

    洛阳以北,位于偃师县的河阳仓。

    以及夹在洛阳与河东郡之间的陕县,有一座常平仓。

    这四大粮仓,都是开皇年间修建的,除了永丰仓之外,其它的都位于河南地区,将洛阳包裹其中。

    而杨广定下的这几座粮仓,则距离洛阳更近,一旦建成,必然会取代河阳仓及常平仓的地位,至于黎阳仓,古来便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所以基本取代不了。

    杨铭的意思是,三座粮仓,分别各建粮窖三十座,只要能暂时保障营造供应即可,剩下的,慢慢来。

    杨素比较认同杨铭的观点,在杨素看来,有了足够的粮食保障,才能加快洛阳的营造速度,不宜分出过多民工,去修粮仓,因为你修起来,粮窖也装不满,空置在那里,还不如暂时不修。

    接来的日子,众人每天都会于清晨,登上杨铭的主舰,参议事务。

    他们这一支船队,浩浩荡荡共有大小船只一百余艘,各部官员三百多人,每每靠岸,都会有周边州郡县的主官,登船汇报工程事宜。

    营造洛阳,把河北、山西、河南、江南,都给拖进来了,是国家级的超级大工程,周边地区的每一个地方官,身上都领了差事。

    「济源县的粮食,为什么还没有调运?」

    几位负责东京营造的大老,围在摆满卷宗的大桌前,望着站在门口方向的河内郡太守及辖区的几位县令。

    面对宇文恺的发问,河内太守张定和说道:

    「济源县的官仓,存量不足五百石,无法发运。」

    ….

    张定和,是杨铭的老相熟了,当年跟着史万岁打突厥,因为争功一事,差点什么都没落着,后来还是杨铭帮忙,被杨坚封了上开府仪同三司,几年过去了,没想到已经做了河内太守。

    一石,大概是一百斤,五百石就是五万斤粮食,可以说非常少了。

    开皇律是有规定的,五百石,是县一级官仓的最低线,少于五百石,不得征调。

    但是济源县,是产量大县,县城粮仓封存的粮食,怎么着也不该少于三四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