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零章 讨价还价

    二三零章 讨价还价 (第2/3页)



    三个这样的位置,就想跟我要一百万石粮食,杨素他们家封爵者一大堆,他们怎么不出粮?拿我当冤大头?

    杨铭赶忙笑道:“崔老误会了,本王的意思是,今年先安排这三个,明天后年,都有,朝廷那边,已经打算以此十科取士,贵家族皆为文才华美之辈,假以时日,崔氏必当为朝廷所重用,介时,崔氏子弟出入朝堂之景象,几可预见。”

    画大饼,纯粹的画大饼,只要今年熬过去,明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崔复礼完全不为所动,明年的事咱们明年再说,三个位置,就值十万石。

    放在平日,十万石粮食算个屁啊,但是眼下豫州和长平都缺粮,物以稀为贵,所以崔复礼很清楚,自己占据主动权。

    崔复礼道:“真没有那么多,殿下您也知道,我们崔家从旧魏时,便分为六房,我这边也只是在大房说句话,还有点用,其它的我真管不了。”

    清河崔氏,起源于周,乃姜子牙的后裔,西汉时,分成了两个大分支,清河崔和博陵崔。

    这两家,在南北朝时期,有“门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内”之称,到了北魏,则是完全进入家族的鼎盛期。

    也是在那个时候,清河崔氏又延伸出了六房。

    分别是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鄢陵房、荥阳房、南祖房。

    这六房加起来,在唐朝时期,出过十三位宰相。

    崔复礼的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实上,眼下六房因为分家时日尚短,所以皆以清河郡东武城县的祠堂为祖祠,而崔复礼做为大房领袖,是管祖祠的。

    尤其是大隋立国以来,他们遭到过度打压,所以更是团结在一起,以度艰难。

    眼下杨铭给了这么好的机会,崔复礼当然动心,所以才会千里迢迢赶来洛阳见面。

    谈判嘛,不可能一下子就谈妥,是需要时间的。

    杨铭这边,也不愿意让步,所以第一天的交涉,无疾而终。

    傍晚,杨铭和杨素边吃边谈,

    杨铭说道:“杨恭仁信上说的很清楚,这三个名额,已经是他能做的最大限度了,再高,他不敢保举,恐招惹不满。”

    杨素点头笑道:“确实,单单一个元家,就不会同意,元、崔两家算是死敌了,这都过去一百多年了,两家还是解不开这仇。”

    元家,就是洛阳元氏,也就是曾经的北魏皇族拓跋氏。

    当年老崔家有一个人,名叫崔浩,官至三公三师中排第二的北魏司徒,主持编纂北魏国史,这个人也是胆肥,拓跋氏同族杀戮、荒暴淫乱的史实,他是一个不落的都写进史书里了,还刻成碑文。

    最轰动的是,崔浩怂恿当时的皇帝拓跋焘,灭佛,这下好了,贵族百姓全给得罪了。

    于是拓跋焘灭了崔浩九族。

    崔浩当时,与范阳卢氏、太原郭氏和河东柳氏都是姻亲关系,这三家也跟着遭了难。

    但是,崔浩当时主持编纂的国史内容,却已经泄露了出去,以至于拓跋氏的丑事,天下皆知,至今仍在流传。

    拓跋氏,就是现在的洛阳元氏,祖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