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九章 大儒门生

    三五九章 大儒门生 (第2/3页)

:“齐王是豫州牧,眼下运河工程都是齐王管着,殿下这边不宜劝告,恐伤和气。”

    他们兄弟之间还有和气吗?杨雄明白杨铭的态度,于是附和道:

    “确实如此,河北河南的事情,我们就不要管了,但是山西是京师东面门户,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不插手,应该给窦庆写信,让他拨出一些钱粮支援乔钟葵。”

    房玄龄苦笑道:“河东也没有多少粮食,郡丞徐德言已经来信,请求朝廷拨钱招募兵马,以备后患,殿下念及国库不足,于是自己掏钱补给了河东。”

    徐德言靠着杨铭的帮忙,成功与妻子团聚,本来是河东郡司功,李靖离任之后,杨铭让他接替了郡丞一职,他的妻子是陈淑仪的姑姑,所以眼下徐德言是杨铭的人。

    反正眼下的河东郡府衙门,窦庆说话已经不管用了,而徐德言压根也没跟杨铭要过钱。

    “哪能让殿下花钱?国库再没钱,也不至于连这点都没有,这件事我会如实上奏陛下,殿下拨了多少?”民部侍郎韦津说道。

    他的年龄大了,怕跟着杨广北巡会死在路上,于是主动申请留下,与大理寺少卿杨汪以及十一寺几个官员,是眼下为数不多留京的正三品上。

    杨铭没有回答他,回答他的还是房玄龄:

    “钱三十五万贯,还有两千马。”

    房玄龄适当的虚报了一点。

    民部是管国库的,下设的金部,拿着国库的钥匙,管皇帝内库的是太府寺。

    韦津点了点头:“民部这边会记录在桉,殿下只需交给我一份明细即可,等我上奏陛下之后,这钱还是得拨还给您,国家用钱,不能用您的钱不是?”

    大隋的国库再没钱,几十万贯也是九牛一毛,这都归功于杨坚的勤俭节约,他留下来的家底实在是太厚了,何况大隋的几个铸币场,也一直在铸钱。

    杨铭与太子妃韦盈见面之后,韦家这边已经商量好了,明面上不要和秦王有任何冲突,还要适当的交好。

    接着,韦津又看向史万岁,道:“乔钟葵现在是您的门生,您给他写封信,催一催,务必尽快剿灭叛军。”

    他这句话就是出于为杨暕考虑了,在韦津看来,这帮反贼不会成什么气候,但是动乱拖得太久,影响就会大,杨暕将来也会被问罪的。

    韦家现在的立场,肯定不希望杨暕倒台,杨暕一倒,东宫根本无力抗衡秦王。

    史万岁皱眉道:“我给他写信干什么?陛下若是知道了,又有骂我乱伸手。”

    “以私人名义写,不涉及公务的,”韦津笑道。

    史万岁看向杨铭,杨铭点了点头:“既然韦公希望你催一催,你就催一催吧,没人会怪罪你。”

    “那行,”史万岁点了点头。

    王府官署,在商量国家大事,秦王府的内院,也有客人在。

    太子妃韦盈以及岭南的冯玉致。

    萧皇后走之前嘱咐韦盈,务必好好接待对方,毕竟冯玉致的爹冯盎,帮大隋镇着整个岭南,身份比较特殊。

    冯玉致原本被礼部安排在专门接待贵宾的官驿,但她总是往秦王府跑,所以韦盈也很无奈,去了几趟官驿都见不到人,只能是来王府了。

    她是不愿意来这里的,相比于不愿看到杨铭,她更不愿看到杨茵绛,因为对方的儿子,眼下在皇帝皇后身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