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零七章 齐人之福

    四零七章 齐人之福 (第2/3页)

特别看重这个人,私下跟我打了招呼,希望能慢慢给对方安排个事情做。”

    “能理解!”杨茵绛笑道:“有时候确实用得着像魏征这样敢说话的蠢货,是个做孤臣的好料子,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本事。”

    他有,杨铭笑道:“慢慢观察吧。”

    其实他也能猜到裴矩的用意,魏征这个人用好了,能做挡箭牌,类似于虞世基对杨广的作用,用不好就是个搅屎棍,能搞得臭气熏天。

    东宫的行政机构,分为文、武两个部分。

    文的是门下坊、典书坊、家令寺、率更寺以及仆寺。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门下坊,听名字也知道其行政功能跟门下省差不多。

    门下坊,置左庶子二人,内舍人四人,录事二人,主事令史四人,统司经、宫门、内直、典膳、药藏、斋帅等六局。

    这两个左庶子,杨铭属意李纲和元文都,都是老成稳重之人。

    李纲本来是杨勇的太子冼马,自打杨勇被废之后,仕途多艰,早年差点被杨素和苏威整死,现在都不知道躲哪去了。

    这个人绝对是有水平的,要不然也不会先后给杨勇、李建成、李承乾三个太子当老师,换句话说,杨坚、李渊、李世民,都认同这个人的本事。

    跟吏部打个招呼,让他们捞人吧。

    门下坊的内舍人,管的是东宫内务,包括颁布太子诏令、辅左政务,起居日常之类的,这就需要真正有才华的人了,暂且定了房玄龄和薛道衡的儿子薛收,剩下两个名额,以后再补。

    至于主事令史,就让乔钟葵的儿子乔淳已先干着,令史的史,就是“吏”的意思,也就是左吏,是辅左左庶子处理公务的,主事令史是正七品,下面还有一群不入品的令史,带主事两字的肯定就是主要负责人。

    而典书坊,是内史省的缩小版。

    主官为两名右庶子,下面有管记舍人四名,宣令舍人八名。

    “这两个右庶子,怎么安排呢?”杨铭皱眉道:“杜如晦、裴熙载,资历都不行,李百药完全就是一个笨蛋。”

    “其实他不笨,就是太痴迷于修齐史了,”杨茵绛笑道:“典书坊还要用处事得力的,你觉得封德彝怎么样?”

    “我差点把他给忘了,”杨铭道:“楚公临终前曾经将这个人托付给了我,杨约也跟我提过多次,他眼下应该在西海郡做郡守吧?”

    西海郡,就是吐谷浑王城伏俟城所在地区,吐谷浑被灭之后,大隋在那里设立了西海郡,杨约当时辅政,自然就把封德彝给弄过去了。

    这个人曾经在开皇年间做过内史舍人,又外放做了两年太守,回来任职其实是合适的。

    杨铭拍桌道:“就他们俩吧,封德彝加上李百药,这小子要是还不干正事,我就把他踢了。”

    李百药其实属于顶尖文人行列,当年就给杨勇做过太子通事舍人,后来还被杨广招募,但是这小子拒绝了。

    他要是当初没有拒绝,可轮不到杨铭。

    兴许是觉得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多大成就,于是李百药开始痴迷于修齐史,方便他青史留名,现在他书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