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四章 父子谈心

    四一四章 父子谈心 (第2/3页)

年,我大隋国祚初创,不足三十年,”杨广起身,慢悠悠的在殿内来回踱步,道:

    “你祖父高祖皇帝,统御天下何其艰难,稍有不甚便是分裂之局,如今由朕承继大统,首先要做的就是南北归心,修洛阳,修运河,都是这个原因。”

    接着,杨广看向儿子,徐徐道:“想要山东江南归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他们进入中枢,参与国事,再以科考,遴选寒门士子,给他们官做,这叫授人以渔,人一旦有了正事可做,脑子里就不会乱想,今后这两个地方上来的人,你要尽量庇护。”

    “儿臣明白,”杨铭道:“既如此,那么近几年,父皇是否会常住洛阳?”

    “这就是你的聪明之处,”杨广点头道:“洛阳处在关中与山东江南的正中心,只有这个地方,才便于让三家同时参与进来,否则南人远赴关中做官,终究会水土不服。”

    这个水土不服,不只是水土,而是包含当地人文习俗,以及行为习惯等等多种人为因素。

    而大运河的落成,山东和江南会快速与洛阳融合,但不会与关中融合,为了争抢洛阳资源,地方势力矛盾将会越发突出。

    当下是好事,但长久以往,就是灾难。

    所以每一条政策,其实都是有利有弊,就看运用的时机是否合适,李隆基刚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安禄山就反了,这就说明这条政策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

    历史上,唐朝山东与关中的矛盾,主要还是世家之间的利益之争,山东士族的上升通道被堵死了。

    杨铭继续道:“科考这件事,我们必须做为每年的头等大事对待。”

    杨广沉声道:“说时容易做时难,眼下无论京师还是地方,没有那么多位置,想要动一动,也没有那么容易,好在这次河北大乱,朕才有机会给河北士族腾出来一些位置,但终究是有限的。”

    杨铭震惊了,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如果说河北之乱,也在老爹的预计之中,那么杨广这个人就不是一般的可怕了。

    到底运河改工期为六个月,是为了方便他从涿郡乘船南下,还是他故意逼反河北,从而给河北士族提供一个短暂而理由正当的上升通道,这就说不清楚了。

    如果是这样,杨广简直就是天生做皇帝的料子,够狠、够绝。

    因为大隋八成以上的地方太守,都是出自关中,想要打破关中对地方主官的垄断,谈何容易。

    而逼反河北的方式,叫做不破不立,这就是为什么陈君宾、崔弘峻都没事,就杨万石被押解进京。

    杨铭已经不想再联想下去了,他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视万民为刍狗的皇帝,几十万条人命只是为几个人铺设了一条进入中枢的道路,想想都觉得后怕。

    杨广好奇的看向脸色难看的儿子,问道:

    “你怎么了?”

    杨铭摇了摇头:“儿臣没事,那么父皇是否打算在各地重新开办学堂?给寒门士族一个机会。”

    “废止容易,再设艰难,”杨广道:“你祖父当年大建学堂,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