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八章 巴蜀问题

    四二八章 巴蜀问题 (第2/3页)

经有数不清的西域商队进入大兴,有的已经直接去了洛阳。

    大隋历来卖给西方的货物,主要是粮食、纺织品和手工品。

    其中丝、麻、茶、瓷器是大头,眼下大隋缺粮,而粮食又是战略资源,所以这次不卖。

    那么大隋从西方买什么呢?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牧业产品,两边基本上算是互补长短了,因为大隋是农耕文明,农耕最缺的就是可以代替劳动力的牲畜。

    鸿胪寺这段时间最忙,因为他们要给入境的胡人办理通关文牒,好让他们可以去大隋各地收购商品。

    而胡人的主要货币,是金银,所以大量的金银随之流入大隋,而大隋再用这些金银购买他们的东西。

    因为华夏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所以大隋完全是贸易顺差,铁赚。

    所以说,杨广这次西巡,杨铭压根就没有劝,因为他知道西巡的意义在哪里,这和修运河可不一样,一个是花钱,一个是赚钱。

    大隋最牛逼的两种瓷器,是白釉瓷和绿瓷。

    绿瓷其实就是青瓷,大隋青瓷工艺还没有唐朝那么牛逼,但是白釉瓷已经是登峰造极了。

    这玩意杨铭有很多,一点不夸张说,后世烧出来的精品白釉,也就是这个水平了,高也高不到哪去。

    瓷器这种东西很奇怪,古代很多精品佳作,后世依赖发达的科技竟然都烧不出来。

    朝会结束之后,杨铭在东宫召见了一个人。

    太府寺丞何稠,这个人是大隋最牛逼的瓷器专家。

    “最大的白窑在哪?”杨铭请对方坐下后,问道。

    何稠道:“回太子,在襄国郡的内丘县与赵郡的房子县之间,窑场有十多处,因当地有大量的粘土、矾土、水玉(石英)等矿土,所以适宜烧制。”

    那就是魏征老家那一片了,杨铭点头道:“你是烧制瓷陶的大匠,如今白釉工艺已至极限,你有没有想过怎么添彩?”

    白釉瓷,属于素瓷,没有图案没有色彩,但是白釉瓷工艺的成熟,是彩绘瓷的最基本条件。

    其实带色彩的瓷器,三国时期的吴国,就烧出来了,属于最早的彩下瓷,但是他这个瓷,是用黑褐色的颜料烧制出来的,色调昏暗简单,图案比较乱,不美观。

    所以杨铭希望何稠能烧制出唐三彩这种陶,甚至于青花瓷。

    何稠也纳闷,太子怎么对这种东西这么好奇呢?没听说过您喜欢瓷器啊?

    只听何稠道:“釉下添彩,工艺臣倒是大概知晓,但是颜料难寻啊。”

    不难,唐三彩就是铜、铁、钴,青花瓷的青料,都在江西。

    原料好找,就是烧制过程需要无数次的失败,才可能成功一次,于是杨铭大概给他指了一个方向,让他去寻找这些颜料,剩下的,还得看人家何稠自己,毕竟杨铭是完全不懂烧制陶器的。

    如果彩绘陶和青花瓷能够问世,这两样东西无疑属于顶级奢侈品,对于整个经济是有提振作用的。

    因为历来的经济,最怕的就是钱不流通,而大隋所有世家都有一个毛病,不怎么花钱。

    准确点说,应该叫花的钱和他储备的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