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一章 不拘小节

    四三一章 不拘小节 (第2/3页)

过三巡之后,开始谈正事。

    杨铭首先看向杨恭仁:“巴蜀的事情,今后就托付给恭仁了,能做主的事情,你都做主,做不了主的,你再告诉我,我给你做主。”

    他是在暗示杨恭仁,巴蜀不是你说了算,是我说了算。

    杨恭仁干了这么多年吏部尚书,他能听不懂这话什么意思?闻言笑道:

    “太子放心,巴蜀一应事务,臣必当时时请示殿下,以策万全。”

    杨铭点头道:“当年蜀王杨秀留下来的总管府,如今仍是空置,行台省便将此处做为官署,稍微收拾一下就可以,没必要再建官署。”

    “这是自然,”杨恭仁点了点头。

    杨铭环顾众人一圈,笑道:“诸位即将远赴巴蜀,担任新职,对巴蜀将来之事,心中可有计算?”

    这时候,裴熙载开口道:“臣以为,巴蜀情形复杂,行台省是否可以考虑,招募一些当地世家子弟,帮助处理事务?”

    “熙载之言,很有必要,”杨铭认同道。

    实际上,这是他俩私下约好的,纯属搁这唱双簧呢,像杨恭仁和王士隆,已经看出来了,但也有人看不出来。

    杨铭继续道:

    “西南的病根,归根结底在于世家于暗中对抗朝廷,不缴赋税,隐瞒户籍,虚报田亩之数,又与当地官员勾结,上下齐手,盘剥民脂民膏,私吞国帑国财,诸位此番远赴,务要以此为重心,官员该抓的抓,世家该杀的杀,不要留情。”

    殿内几人点头应声,却也是各怀心思。

    巴蜀那地方,上到太守,下至县令佐官,都是朝廷任命的,这些官员以出身关中居多,其它地方也有,就是没有巴蜀本地人。

    如果将来查到一些官员头上,到底抓不抓呢?抓可是要得罪人的。

    所以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裴熙载和史怀义,因为他们一个是行台刑部尚书,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管判,一个管抓。

    大隋的兵部,是管军队后勤的,军权几乎没有,都掌握在十六卫大将军手里,但是行台省兵部尚书,可是实实在在的掌管军权。

    所以杨铭才会让史怀义去,因为这是纯纯的自己人。

    裴熙载道:“巴蜀官场需要整顿,这是毋庸置疑的,小病小治,大病大治,总之要让他们知道,朝廷整顿巴蜀的决心。”

    杨恭仁却提出来不同意见:“巴蜀之弊,旷日持久,朝廷向来都是宽松对待,有些官员被腐蚀,也是迫于无奈,有时候也不能一篙子打倒一船人,有些人,虽有小过,但也是可以再给机会的嘛。”

    他这话是在暗示杨铭,三十六个郡,三十六个太守,那都是有背景的,真要查,他们都有问题,但不能都查,拎出几个来意思意思,给其它人敲个警钟就可以了,真要大张旗鼓,他们下去也不好干。

    “恭仁老成之言,”杨铭点头道:“形势如此,绝非全是官员之过,有些是可以酌情通融。”

    杨铭是完全赞同杨恭仁观点的,正所谓法不责众,巴蜀那帮地方官也不是吃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