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二章 老少谈心

    四八二章 老少谈心 (第2/3页)

千人。

    北边段文振和张谨打扶余城和新城,有六万三千人。

    总计十一路,三十三万八千人,原本的九路,增加了麦铁杖和段文振。

    抛掉北边的段文振部,从辽东至平壤一线,囤积了大隋二十七万五千人,李靖的西路军还好说,地势相对平坦,而卫玄的东路军,要沿着狼林山一路南下,那地方遍地山城堡垒,可谓步步艰险。

    狼林山,是朝鲜大同江和青川江的发源地,平均海拔2000米,长津湖就在狼林山中。

    这地方冰天雪地,道路崎岖,极难行军,卫玄他们一旦受阻,不能往前,宇文述深入之孤军,东侧防卫则会完全暴露,容易被狼林山部和平壤部形成合围,进而全歼。

    辛世雄在听完李靖的分析后,皱眉道:“高句丽之山城,多则几千人,少则数百,能对卫玄的东路形成威胁?”

    “古往今来之用兵,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地利今不在我,”李靖道:“卫玄部与我责任相同,皆为阻敌,以形成主力东面屏障,然其南下之路若不能及时,许国公主力必受敌扰,奇袭平壤也就是成了纸上谈兵。”

    李靖长叹一声:“非卫公之错,实为战略之失。”

    历史上,唐朝攻灭高句丽,就是逐步蚕食,一城一城打下来的,直扑平壤,风险非常大。

    当然了,唐朝也是有杨广的前车之鉴,才知道不能这么打。

    “此番战略,由许国公策谋,陛下已然点头,这一点是改不了的,”辛世雄道:“我大隋今有精炼钢铁之利,敌不能挡,药师的担忧我能领会,但我以为,战局恐会因兵械甲胄的巨大优势,而更加顺利。”

    李靖点头道:“若不是太子改进工艺,使我将士有此等宝甲神器,以此战略,必输无疑。”

    “慎言!”辛世雄道:“陛下对此策赞不绝口,咱们就不要再妄议了。”

    李靖的一番肺腑之言,让辛世雄好感陡增,人家敢跟你说这些,非常不易,但是这跟太子撤换我的人,有什么关系呢?

    你得给我个合理的解释啊?

    李靖接着道:“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打算老将军打卑奢,麦将军打乌骨,而我则紧随主力南下,策应东方,若卫公南下不利,终还剩下我可以阻击敌军。”

    辛世雄瞠目结舌:“除去我和麦铁杖,你还有多少人?能给主力侧翼掩护?”

    “四千轻骑游击,两千重骑破阵,足矣,”李靖道:“兵贵精不贵多,高句丽东部山城大多为小股敌军,六千骑兵,其实足够了。”

    辛世雄老脸一抽,年轻人就是胆子大啊,卫玄部十几万人干的活,你六千人就想干了?

    “药师也太冒险了,不可不可,”辛世雄赶忙摆手。

    李靖笑道:“高句丽十余万主力铁骑,皆囤于都城平壤一线,乃举国之最精锐,许国公若半路受阻,抵达平壤时恐难堪一战,既然大局不能更改,那么我等应拼死保主力南下,说句不当的话,主力若败,我东西两路除了撤军,已无它选。”

    李靖是早就看出来,我一共就你和麦铁杖两个手下,就有一个管不了,那么卫玄那边,他能管的了谁?荆元恒、薛世雄、崔弘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