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零章 皇帝带货

    六零零章 皇帝带货 (第2/3页)

南一隅之地,值得朕夜长梦多,卿不见百万大军征辽东乎?”

    你现在还能拿得出百万大军吗?宁长真低头不语。

    他属实是低估杨广了,他以为国家眼下的形势,是不适合再用兵的,但是眼前这个皇帝,他不顾国家不顾生民,什么事都能做的出来。

    杨广双手负后,傲然道:

    “朕即位之后,御驾亲征,攻灭高句丽,朕的儿子灭吐谷浑,疆域扩之数千里,岭南本为王土,不从教化,朕不能忍,你回去吧,转告桂州各酋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宁长真瞬间冷汗浸背,赶忙跪地道:“臣不回去,愿侍奉陛下左右。”

    杨广嘴角一勾,朝虞世南问道:“麦铁杖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虞世南答道:“洛阳的第一批精炼兵械已经运至江都,大概在年后二月份,全数运抵,旧扬州地征兵也在筹备当中,明年四月份,便是用兵的最佳良机。”

    杨广微笑点头,看向宁长真道:“明年四月,十万大军南下岭南,不听话的孩子,是需要好好教训教训。”

    宁长真瞠目结舌,完全相信了杨广的鬼话,他根本没想过杨广是在吹牛逼。

    你敢征调一百万大军打高句丽,用十万大军打岭南,不是很正常吗?

    这个时候,门下省韦贞进来了:“京师有太子呈报。”

    虞世南朝着宁长真摆了摆手:“钦江公请下去吧。”

    等到宁长真战战兢兢的离开后,其它女眷也纷纷回避,只有萧皇后一人留下。

    韦贞道:“西域的关税,存在很大问题,走私之数量呈连年递增之势,太子的意思,是设置河西总管府,监管贸易,再设安西都护府,掌边防戍卫,两个人选分别是樊子盖和杨玄挺,请陛下御览。”

    杨广点了点头,大致看了一眼后,令内史侍省传召,召见苏威裴矩等一众大佬。

    其实西域走私,杨广一直都知道,为什么不过问呢?是顾不上吗?不是,是没到时候。

    这些年又是修运河,又是打高句丽,杨广不能在那种时候,追究走私的问题,眼下既然太子主动拿出来了,那么就有必要好好敲打敲打了。

    大殿内,三十多名官员落座之后,接过高野递来的太子呈报,一一阅览。

    等他们都看完之后,杨广淡淡道:

    “这几年的西域贸易,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世矩管着民部,你说一说。”

    裴矩点了点头,道:“官方贸易,是司农寺在管,税收伊吾郡是大头,王朔负责,民间贸易,现在以太府寺丞何稠、国子祭酒何妥家族为最大,陇西李、扶风窦、京兆韦次之。”

    跟西域人做生意,当然最好的就是何稠他们这类粟特族,因为西域的贸易本来就掌握在昭武九姓手里,何家,就是九姓之一。

    他们两个家族眼下都在中原做官,但是其风俗语言与西域的粟特族相通,所以几乎成了西域在大隋的贸易代办,其它八姓也可以,但没有何家这么赚钱的。

    武威郡,眼下粟特族安氏已经迁徙过来,成为本土豪族,李渊认识的那个西域术士安伽陀,人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昭武九姓,安国皇族后裔。

    康国后裔,南北朝时期便迁移至关中居住,其中很多人也都做官了。

    历史上,唐朝时期生意做的最大的,是康家和石家。

    总之,昭武九姓当中有很多,早早的就已经迁入中原了,九姓在历史上,也都有代表人物。

    康姓,安禄山本姓康,母亲改嫁安延偃,所以姓了安。

    安姓,北魏开国功臣安同。

    曹姓,五代十国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

    史姓,史万岁,史思明,没错,史万岁祖上就是粟特人。

    米姓,北宋的著名书法家米芾。

    何姓,四川大贾何细胡,儿子叫何妥,有个孙子叫何稠,这三个是一家人。

    石姓,石敬瑭。

    剩下那俩姓氏找不到名人,应该是没有迁入中原。

    杨广在听完裴矩的回答后,看向在座的诸位,皱眉道:

    “朕欲与诸公同富贵,但是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