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三章 斛律明月

    六二三章 斛律明月 (第2/3页)

的官仓早就没有粮食了,靠着劫掠平民,他能抗多久呢?来护儿就是来收拾他的。”

    军师祖君彦道:“来护儿不是来收拾他的,是来收拾咱们的,主公已经称王,这是朝廷最不能容忍的,来护儿分得清先后,他现在已经在聚集东北的士卒了,不动如山,就是要看咱们和萧铣斗,而萧铣归心似箭,这个时候强迫其结盟,不是上策。”

    这个人,在历史上,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他的亲爹,是北齐尚书左仆射祖珽,也是权倾朝野的人物,但是后世评价不高,一个文武双全、才华横溢的才子,同时也是一个奸诈机巧、聚敛贪财的小人,“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就是他最贴切的评价。

    儿子祖君彦,早年间被薛道衡举荐给了杨坚,毕竟这个人是真的很有才华,但是杨坚当时说:是非杀斛律明月人儿邪?朕无用之。

    一句话,等于断了祖君彦的仕途。

    斛律明月是谁呢?大名鼎鼎的斛律光,字明月,旧齐咸阳王,邙山之战大败北周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洛阳之战大败韦孝宽,战功数不胜数,位列武庙。

    李百药所著的《北齐书》书中,是这样评价的:以上将之子,有沈毅之姿,战术兵权,暗同韬略,临敌制胜,变化无方

    周武帝宇文邕也说过: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而斛律光,就是被祖君彦的爹,搞死的。

    这样一个人的儿子,杨坚敢用吗?祖君彦在旧齐之地,已经混不下去了,要不然这么牛逼的出身,也不至于给个土匪当军师。

    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为李密檄洛州文》,就是他写的。

    一人一首成名曲:“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就是祖君彦写的,李密发表的,历史上,他们俩是领导和秘书的关系。

    格谦也不是一般人,他也在权衡利弊,萧铣是走是留,事关重大,稍有不慎,就是大祸临头。

    别看他帐下出主意的人不少,但格谦是个有主见的。

    正如祖俊彦所说,自己称王了,还在四郡之地实行“等身制”,意思是将领和士卒的身份是一样的,只要你立功,你也能当将军。

    他这么干,其实是为了获得下面人的拥护,避免被将领架空,毕竟大家都是反贼,谁也不比谁高一头,所以必须收买士卒的人心,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不过这个制度,效果非常巨大,因为它不问出身。

    “本王以为,还是得让萧铣走,”格谦沉吟道:“这个人以外戚之身,敢在阵前抗命,没有什么事是他做不出来的,麾下又是骁果精锐,真要起了冲突,于我不利,来护儿想要南下,也没那么容易,河北现在可不是他说了算。”

    骁果军到了他这,就成精锐了。

    高开道叹息一声:“来护儿威名远播,远比萧铣更可怕,若想与之相抗,只靠我们是不行的,要联络高士达,还有济阴郡的孟海公,以及攻占武阳郡的瓦岗军,还有魏郡的王伯当,他们也不想来护儿灭了我们吧?”

    武阳郡就在清河郡南边,翟让不敢去山东,于是进了河北,在武阳郡丞元宝藏的接应下,拿下首府贵乡县。

    隔壁魏军的反贼头子王伯当,已经率军归附他了,眼下他们正在打魏郡,其实就是劫掠粮食,大军是需要开销的。

    不然的话,翟让也不会去硬啃县城,他得积攒家业啊,麾下全是河南人,人家不想离家太远,将来还得是打河南。

    要么说男儿志在四方呢,你志在老家,基本成不了啥气候。

    格谦道:“高士达是你的族人,你负责联络,听说其麾下有窦建德、孙安祖两员大将,告诉他,只要帮我们抵挡来护儿,将来咱们帮他拿下清河郡。”

    高开道只能是点了点头。

    鱼俱罗是从山西下去的,因为他要去洛阳调兵,只有来护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