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生与死

    第四十三回 生与死 (第2/3页)

先催促粮草。同时借沈得功之口,向辽东经略熊廷弼委婉的表达了抚恤阵亡将士的意思。

    这些事需要时间才能见到效果,而目前最有效果的是木炭。

    制炭,远在商周之际就已经相当成熟。

    百姓们因地制宜的制炭方法也未必落后。

    在齐大壮的带领下,为了自己也为了百姓,不少铁匠出身的精壮加入制炭大军。

    一座座炭窑拔地而起,一批批木炭烧制出来。

    到了九月初,天气逐渐转凉。

    杨承应让各镇组织下辖的百姓,以镇为单位来领取过冬的木炭。

    为了防止有人中饱私囊,杨承应带着田英娘离开金州城,前往金州的乡下视察。

    这一日,他来到了位于南关附近的军镇。

    不过,他没有事先通知这一镇的主将,而是和田英娘微服来到了其中一个屯。

    屯长叫莫麻子,因为一脸的麻子而以此为名。

    莫麻子曾随齐大壮见过杨承应一面,因此非常热情的招待他到家里坐下。

    莫麻子家是一个简陋的小院,卧室、正堂和厨房都挤在面积不大的平地上。

    这在当地,已经算是相当体面了。

    杨承应和田英娘在屋外坐下,没有进屋。

    不进屋,不是因为嫌弃莫麻子家穷,而是因为穷人家的女眷,衣服穿的不多,甚至连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免得进屋了尴尬。

    “公子,俺家没有茶,也没有烧水的柴,只有清水一碗,请公子别嫌弃。”

    莫麻子端着两碗清水,涨红着脸从屋里出来。

    杨承应接过缺口的大碗,笑道:“清水解渴。要是喝热水,还得等好一会儿呢。”

    “公子这样说,让小人都不好意思了。”

    莫麻子抱了块石头过来,坐在杨承应的对面。

    杨承应问道:“你的木炭领了吗?”

    “领……领了。”莫麻子犹豫了一下,回答道。

    杨承应瞧出他的心思,笑道:“你放心,我不会怪你的。木炭是你们一家人过冬的根本,用来给我烧水太浪费了。”

    “谢……谢公子谅解。俺刚才还纠结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