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北上

    第四十九回 北上 (第2/3页)

。本来想效法曹孟德攻打黄巾,可惜当时实力不够。有能力的时候,因为爆发饥民之乱,山贼和百姓都被我一锅端,又没有了机会。”

    “还有啊,对手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金州地处辽南最南端,三面临海,没有练兵的对手。”

    说到这里,杨承应不禁想起自己第一次视察士兵训练,看到的一幕幕搞笑的画面。

    茅元仪听了,说道:“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以现在的实力,直面建虏,恐怕凶多吉少。”

    “正是呢。”杨承应道,“不过我相信,经验可以将来学习,打造自身才是硬道理。”

    两人除了巡察兵营和兵器库,还去旅顺港等地视察民情。

    茅元仪实在没想到,杨承应不仅治军有方,还把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家家户户有过冬的木炭。

    很多百姓恢复了气力,也开始把自己的房子进行修缮。

    人是一种非常顽强的生物,当他们看到了希望,就会愿意暂时忍耐当下的苦难,为有一丝希望的未来创造条件。

    时值十月,河面已经出现结冰。

    杨承应和茅元仪还在地方的时候,亲卫送来了一封军情塘报。

    “王巡抚已经按赖不住,居然主动北上偷袭奴酋。”

    杨承应看过塘报以后,有些气恼的把塘报递给茅元仪。

    茅元仪看过之后,说道:“这也不能完全怪王巡抚,奴酋同样动作频频,似乎有意南下。”

    “这样看来,必须加紧训练,准备迎接狂风暴雨。”

    杨承应说到这里时,扭头看向茅元仪,真诚的希望他能留下来帮助自己抵挡这次奴酋的进攻。

    “大人放心,我会协助大人。”

    茅元仪就此自愿的留下来,协助铁匠们打造兵器和铠甲。

    宁完我得以脱身,回到旅顺港,继续干着贸易的事情。

    辽东局势像寒冬一样,变得冷冽。

    北边,待在沈阳里的后金和待在辽阳的明军相互摩擦不断,偷袭和试探性进攻,成了家常便饭。

    大明内部两种声音,互相争雄。一派以熊廷弼为首,主张先守而后战,亲自下令给辽阳前线明军,务必固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