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回 自己上

    第一百六十七回 自己上 (第3/3页)

,庄稼地也收了一季收成,到处是耕牛和农夫的身影。

    每到傍晚时分,都能看到带着笑容归家的男女。

    这段时间,徐光启一直在和方震孺、孙元化和茅元仪商讨辽东的防务问题。

    徐光启兴致最好,没了杨承应的“骚然”,他整个人都感觉身心舒畅。

    方震孺也很有兴致。这么几个月,终于有一个能和他探讨辽东局势的人,高兴坏了。

    孙元化和茅元仪最是漫不经心。

    其中,孙元化还好,毕竟是自己的授业恩师。

    茅元仪则完全心不在焉。

    他心里暗想,没有将军的指挥和调度,你们纸上写的再漂亮也约等于零啊。

    这里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

    然而,这种平静并没有保持太久。

    在徐光启到来半个月之后,徐光启决定出山。

    打算与方震孺一道,巡视新屯。

    这不是徐光启在摆谱。

    事实上,徐光启之所以亲自前来,除了弟子写信,也是受了朝廷的委派。

    朝廷启用他为礼部右侍郎,盼着他这位德高望重的大才,前去金州整顿风气。

    在他看来,视察新屯是合情合理。

    方震孺却有些为难:“要不叫上杨将军,毕竟新屯是他花费心血筑造而成。”

    “你是辽东巡按,他只是无官无职的小辈。”

    徐光启正色道:“今天你就是要拿出巡按大人的派头,让金州百姓都知道你的存在。”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徐光启已经发现方震孺是个可造之材,值得为他出头。

    方震孺还是觉得不妥,便道:“还是通知一下吧。”

    徐光启拿出诏书,“有朝廷旨意在,你放心大胆的跟我走。”

    诏书一拿出来,方震孺精神为之一振。

    孙元化和茅元仪则脸色大变。

    难怪老师亲自前来,还闭门半个月不出,其实是在收集情况。

    孙元化在心里暗叫不好:“天啦,这下麻烦了。要是老师过分对付将军,金州就要出乱子了。”

    茅元仪也在想:“派徐大人这样的清流前来,一看就是崔呈秀等人的主意。”

    两人一面暗中派人告知杨承应,一面紧紧跟随。

    出了事,他们好第一时间打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