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回 准备出发

    第二百二十三回 准备出发 (第1/3页)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广大的辽东百姓,如果可以选择,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被杨承应迁徙到镇虏城的百姓,就有一部分偷偷溜回故土。

    后来因为后金大军来了,他们又只好被迫回来。

    当然,他们也从此安顿下来了。

    可不少辽东凤凰城的百姓,却没有这么幸运。

    他们就算逃到朝|鲜境内,都有可能被强行带回去。

    不少百姓身居他国,过着艰难困苦的日子。

    据沈世魁来信,几乎每天都有人饿死或者冻死。

    杨承应就算心里着急,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做扎实,否则接他们回来,等于是再把他们推入深渊。

    首先是选址。

    金州镇已经户口六十万,到了土地的极限,不能再加人口。

    于是,杨承应为他们选了个新的住址——大长山岛及附近一系列岛屿。

    这里虽然淡水资源缺乏,但远离敌人,又靠近金州镇。水产资源丰富,可以提供足够的食物供应。

    正是这些过够了颠沛流离生活的百姓们,最佳的栖息地。

    天启三年,二月初四。

    杨承应等不及登莱水师,请纪用、霍维华、徐光启随行,率领霹雳营六百余人,驾驶卡瑞克帆船,传统大船共计七十艘,载满粮食和淡水,前往大长山岛。

    大船从格仙岛的北段经过,便能瞧见大长山岛。

    鸳鸯港,是大长山岛的登陆港,位于大长山岛的西侧。

    港口海湾外有两块巨大的礁石,酷似鸳鸯戏水,得名鸳鸯坨子,因此港口被命名鸳鸯港。

    当船队绕过大长山岛的西侧,再向南行驶,便能看到一杆大旗高高飘扬,旗上写着“朙”。

    似乎是注意到有人来了,岛上的工匠们都高声打招呼。

    杨承应同样注意到了,让掌旗官向岸上发旗语,表示自己即将登陆。

    很快,岸上也用旗语回复,表示做好了准备。

    “传令给其他船,不要一窝蜂涌上去,按次序登船。”

    杨承应下令给掌旗官。

    掌旗官赶紧发旗语。

    各船用旗语回复。

    卡瑞克帆船一靠岸,船板放下,宁完我就先窜上了船。

    “我的杨帅,可把你盼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