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回 方震孺返京

    第二百四十四回 方震孺返京 (第2/3页)

间,我多有得罪,还请海涵。”

    杨承应非常恭敬的抱拳。

    方震孺还礼后,笑道:“如果不是杨总兵保全,我恐怕此时已在大牢之中。”

    对于杨承应的好意,方震孺心知肚明。

    “如果有人对您刁难,您就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这是杨承应最后的关照。

    方震孺却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我真的要被逼辞官归隐,那我应当把责任都拦在自己身上,减轻你身上的压力。”

    “方大人……”

    “杨总兵,分别在即,恕我说几句真心话。”

    “请讲。”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如果真的需要付出代价,杨总兵千万不要吝啬,不要和朝廷对着干。”

    “我谨记在心。”

    “好啦,告辞。”

    方震孺向杨承应及其他送行的人拱手,依依不舍的离开。

    随徐光启登上前往天津的船。

    杨承应站在码头,向他们挥手道别。

    方震孺返京后,被言官科臣弹劾,说他在辽东没干事,导致杨承应骄纵,屡次不听朝廷号令。

    天启皇帝念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没听言官科臣的,将他下狱,而是令他辞官退隐。

    方震孺归隐寿州,从此不再出仕。

    当然,这是后话。

    杨承应送别方震孺和徐光启后,不久,就得到了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回复。

    袁可立认为,绫阳君是篡逆,不应该得到朝廷的册封。并且希望杨承应赞同他的观点,一并上奏朝廷。

    杨承应当然不能赞同,便以“需要联合朝|鲜对付建虏”为由告知袁可立,应该给朝|鲜新王册封。

    袁可立不同意。

    杨承应只好以个人的名义上奏朝廷,说明所谓事情原委,恳求朝廷册封朝|鲜新王。

    另外,杨承应还附上李尔瞻生前写的奏本,送交朝廷。

    他的奏本和袁可立的,几乎同时到天启皇帝的案头。

    “魏忠贤,你说袁可立和杨承应谁的话,比较可信呢?”

    天启皇帝拿不定主意。

    “此事发生时,杨承应就在朝|鲜。距离这么近,他的话自然可信度较高,不过……”

    魏忠贤故意停顿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