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回 公不顾私

    第二百五十九回 公不顾私 (第2/3页)

    上不能报君恩,下不能安抚辽西百姓,岂不惭愧!”

    王在晋瞪眼道:“军国大事岂是儿戏,你刚来辽东,对于辽东诸事尚不了解,还需多多历练,就不要说一些没用的话。”

    袁崇焕还想开口,却被王在晋抬手示意,他出去。

    看王经略如此态度,袁崇焕无声地叹了口气,拱了拱手,便退了出来。

    出来的时候,刚好遇到阎鸣泰。

    阎鸣泰是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天启二年担任山海关监军,后升任副使。

    他长期待在辽东,对于辽东情况极为熟悉。与袁崇焕也关系相当不错,两人私底下以兄弟相称。

    见到好友,阎鸣泰主动打招呼:“袁老弟,多日不见,怎么一脸心事重重。”

    “阎兄,我有事想请教你。”

    “这里不是说的地方,到我家再说。”

    “好。”

    袁崇焕随着阎鸣泰到了他府邸,走进正厅。

    阎鸣泰让丫鬟看茶。

    两人缓缓饮茶。

    片刻之后,阎鸣泰问道:“袁老弟,你想问我什么?这么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阎兄,弟最近遇到一桩奇事,百思不解,早想问阎兄。”

    袁崇焕放下茶盏,沉声道:“王经略给蒙古林丹汗61818两4钱6分6厘抚赏,也给了苏布地银子。

    怎么小歹青和苏布地还是劫掠辽西,尤其是小歹青,竟然抢了林丹汗派来领赏回去的队伍。”

    这问题,阎鸣泰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小歹青和林丹汗的关系,实际上相当于三国时袁绍和汉献帝的关系。

    也就是说,小歹青立了功,却给林丹汗抚赏的行为,如同吃了羊肉汤,给猪肉铺付账。

    纯纯的愚蠢举动。

    但这话怎么好对袁崇焕说呢。

    那可是王总督和王经略共同定下的,要是指出来,自己还要不要在官场混了。

    阎鸣泰只好装糊涂:“此事,我也不十分清楚。大概是小歹青见财起意,临时举动。”

    这样明显敷衍的回答,袁崇焕自然不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