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回 组织撤退

    第二百九十九回 组织撤退 (第2/3页)

是天启三年的九月初八,

    正是重阳节到来的前一天。

    此时,杨承应还在迁徙百姓的途中。

    第一批撤离的百姓都还没抵达镇虏城。

    撤退这么慢,因为天公不作美,下了几场雨。

    道路泥淋不堪,柴火也都是湿的。

    迫不得已,全军上下都只能啃冷馒头,湿衣服穿在身上,靠体温把它烘干。

    不少孩子衣不蔽体,杨承应只得把他们都集中起来,用不太湿润的柴,加火药,点燃烤火。

    不少人跟着效仿,这才缓解了穿湿衣服的窘境。

    皇宫内,宫中一干宫女太监也忙活开了。

    要赐宴,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能不忙嘛。

    朱徽娴所在宫殿,也是一样的安排。

    按照重阳节的习俗,她给自己做了一个香袋,里面装上一些碎的茱萸,驱虫去湿。

    “公主做的荷包真好看,手工比奴婢们都巧。”

    春桃小嘴像抹了蜜,夸赞自家主子。

    朱徽娴微微一笑:“就你们会说话,专挑好听的说。”

    春桃笑道:“奴婢是真心瞧着觉得不错才夸的,如果公主绣的不好,叫奴婢夸,奴婢都没词儿呢。”

    “真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丫头。”朱徽娴微笑着说道。

    主仆正互相打趣,却听春韵进来禀报,说皇帝和皇后来了。

    吓得朱徽娴赶紧出门迎驾。

    刚到门口,就见皇帝和皇后进来,慌忙跪地迎接。

    皇后张嫣竟亲自将她扶起,“妹妹一家人,无须多礼。”

    这位明艳照人、性格敦厚的嫂子,平日里对她多有照拂。

    朱徽娴道:“家有家规,小妹岂敢轻忽。”

    “一家人就别这么客套了。”朱由校道,“今日朕和皇后来皇妹这里讨一顿饭吃,明天虽是重阳节,却都是繁文缛节,没有今天这样自在。”

    “岂敢,小妹一饮一食皆是陛下所赐。”

    朱徽娴有些惶恐。

    说着说着,三人进了里屋,围桌而坐。

    朱徽娴不敢坐,是张嫣拉着她,她才肯入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