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回 总督的“好主意”

    第三百回 总督的“好主意” (第3/3页)

什么模样!”

    接着,他扭头看向王象乾:“王总督,此事迫在眉睫,请总督大人坐镇山海关,为我等后应。”

    事情到这个地步,王象乾没理由反对,便点头同意。

    当天下午,孙承宗带着袁崇焕、满桂、赵率教等率军前往宁远接应百姓,同时视察宁远。

    有些事不看不知道,孙承宗到了之后,发现宁远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西南是大海,西北是群山,正好扼住辽西咽喉,距离建虏的广宁又远,可以暂避锋芒。

    “我主意已定,就在宁远建城,像镇虏城一样扼住敌人进攻的路线,再徐徐收复辽西等地。”

    孙承宗把袁崇焕叫来,交代道:“我们来了就不走了,你和满桂、鹿善继、高见、贺谦在这里重修城池。”

    “多谢大人,下官一定把宁远城修成一座挡住敌人的长城。”

    袁崇焕信心十足的说道。

    “好,我会全力支持你的。”孙承宗点头。

    通过杨承应的进攻,孙承宗发现其实建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还是有办法可以打败的。

    先守后战,徐图缓进,真是至理名言。

    他们在宁远接应到从十三山驿逃出来的百姓,多达六千人。

    孙承宗把这六千人交给赵率教,让他好好训练,自己则返回山海关复命。

    这六千人多数是精壮,赵率教以此为基础,训练出了一支比较能打的部队,关宁军!

    孙承宗回到山海关后,和王象乾商议过后,正式联名上书天启皇帝,表示辽西明军也有出击,策应杨承应的行动。

    只是因为杨承应一开始瞒得死死的,他们不了解内情,派出去的兵马较少,只接到了六千百姓。

    还着重提出袁崇焕的功绩,以及打算在宁远修城。

    天启皇帝看了奏本,心里五味杂陈,觉得你们可真能编,但想到山海关很重要,没有追究此事,下诏口头嘉奖。

    然后,拨内帑二十万到辽东前线,用于修筑宁远城。

    经过此事,王象乾也知道这里是个是非之地,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山海关,灰溜溜的去了蓟镇,继续当他的知边名臣。